潘愷
摘 要:構成的教學在二十世紀以后的現當代設計教育中始終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平面構成更是構成教學的基礎課程。現在的平面構成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沿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包豪斯的傳統教學模式,理論講解、圖例分析、布置作業。傳統的平面構成教學手段和方法,沒有起到溝通繪畫基礎和設計應用之間的橋梁作用,本文重點探索高校平面構成的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尋找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開發學生思維、開闊視野,丟棄固有的、狹窄的、受約束的模式,打開設計藝術的大門。
關鍵詞:平面構成;構成教學;教學手段;改革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96-01
一、平面構成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作用
構成的教學在二十世紀以后的現當代設計教育中始終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平面構成更是構成教學的基礎課程。關于平面構成的起源,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最普遍的說法是平面構成的起源共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荷蘭的風格派運動;二是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三是俄國的構成主義運動。
在這里我們著重要講的是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它在設計藝術和現代設計教育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在設計藝術上,由構成所倡導的設計理念在幾乎所有的設計中都有體現,其中都包含著包豪斯學院所倡導的以抽象的圖形及色彩、材料等元素的形態構成作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平面構成所研究的內容作為設計基礎到專業設計之間的重要銜接,有形無形的被包含在各個設計專業共同的美學原理中。在設計教育上,包豪斯學院最大的貢獻在于創造性的開設了基礎課程并推行了不同于前人的教學方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鼓勵學生對抽象的圖形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實驗,著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視覺認識能力和理性的表現能力。平面構成是研究造型元素及其構成的規律,通過大量的設計基礎訓練和對平面視覺元素的理性分析,找到其中的視覺規律,最終培養出對視覺元素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為將來的實際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平面構成傳統教學模式分析及改善意見
平面構成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沿用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包豪斯的傳統教學模式,理論講解、圖例分析、布置作業。傳統的教學模式延續了幾十年,一直沿用至今,說明它本身有著一定的合理性,能夠很好的把握住構成學習的基本規律,使學生能夠基本的認識到平面構成理論,指導學生將來的設計學習。但是本人覺得平面構成的傳統教學模式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跟往后的專業課程學習的關聯性不夠密切,理論的講述和圖形案例的展示缺乏明確的專業方向。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理論課程的教學普遍缺乏對學生設計思路的引導和啟發,并且與實際應用的聯系不夠緊密,更多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領悟和對設計的敏感度。對于領悟得快的學生在學習上可能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對于那些領悟能力差的學生卻非常的不公平,他們也很想學好,但是還沒有領悟過來,就已經調到下一個課程了,這對其往后的專業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基礎不夠牢靠,沒有領悟的知識積累越來越多,務必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使其越來越缺乏自信并大大的降低對專業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因此,這就要求作為老師的我們必須要從自身做起,上課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備課,盡量掌握充分的平面構成知識,對重難點要花大力氣進行重點研究,務必將重難點研究透徹。在學生進行課堂作業時,要注意巡視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發現普遍問題對全班進行講解。發現一些基本功、領悟能力差的學生要逐個的進行耐心輔導。
2.過于注重技法,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上,對于學生的作業,每一個老師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和審美標準,但是基本上大同小異,一般情況下是從形式美上進行要求,學生的作業只要能多少體現出平面構成的基本原理,就符合老師的評分標準,可以獲得較高的分數,而對學生創造性的要求卻相對比較缺乏。很多老師想著,學生們剛剛從高中時期的繪畫思維向設計思維轉變,而創意思維作為設計思維的根本核心,是設計專業的重點更是難點,過早的向學生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對學生來說太難了,怕他們接受不了,所以,在平面構成的教學當中,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平面構成的基本原理的講解上,從而忽視了從零開始對學生們創新思維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會造成學生們對平面構成的認識過于簡單化、表面化,普遍缺乏對平面構成的圖形創意目的。
3.教學過程中沒有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講解、圖例分析、布置作業……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使得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平面構成理論,而平面構成的理論對于剛剛從高中升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又過于抽象化了,畢竟他們現在的腦子了還全都充滿了幾何石膏、人頭像、半身帶手等,思維轉變不過來,上課聽不懂,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思想,從而嚴重的影響教學效果。學習能力、領悟能力強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老師根本不用怎么監督,他們就能夠高質量、高要求的完成作業;但是那些領悟能力差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應付式的完成作業,作業質量低,缺乏創意。
總之,傳統的平面構成教學手段和方法,沒有起到溝通繪畫基礎和設計應用之間的橋梁作用,必須尋找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開發學生思維、開闊視野,丟棄固有的、狹窄的、受約束的模式,打開設計藝術的大門。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度百色學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與實踐——以設計基礎課程為例”的項目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