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郭靜靜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培育一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那么,在我們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
關鍵詞:思想政治;核心素養;高中
一個優秀的人才應該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擁有自我認知和學習的能力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終極目標便是能夠為社會培養大批優秀的人才。對于如何在政治課上實現我們的教學理想,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略盡綿薄之力,筆者特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具體闡述。
一、培養學生的文化基礎
學生的文化基礎主要由文化底蘊和科學精神兩部分構成。
文化底蘊是學生認識、理解世界的門檻。一個學生若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那么他便能理解別人所不能理解的事物,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所以,文化底蘊的薄弱與否,對一個人的眼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我國位列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數千年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沉積了無數璀璨的文化,比如優秀的思想品質、高尚的情操、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這些文化在歷史中不斷地發酵,而且會隨著時間變得愈加濃烈、芬芳。通過教師多種形式的講解手段,學生能夠仔細感悟這些情感,在陶冶高尚情操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著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科學精神主要是指實事求是的精神,它要求學生能夠客觀、全面地認識身邊事物的本質,進而從事實出發,擬定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想要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和科學精神,我們必須以教材為出發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向歷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適量延伸,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歷史進程中或者是優秀的文學表現形式中學到知識。這樣的教學形式使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在提高的同時,也使學生在輝煌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培養了民族自豪感。通過對國家、社會歷史的反思,學生能夠更好的從慘痛的歷史教訓中了解到日益完善的社會制度,培養自身開拓思維、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的革命精神,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二、引導學生自主發展
新形勢下的教育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學生要在課堂學習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我們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發展。
首先,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新課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學會、記住課本上的知識內容,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要教會他們正確學習的方式方法以及明確其政治地位,使他們能夠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比如,在學習《民主監督:守望共同家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通過默讀等方式找出里面的關鍵信息、重要內容以及提出自己所發現的問題等。比如,誰監督?監督誰?民主的監督方式有哪些?行使監督權的要求有哪些?等約定時間一到,教師便可以讓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言,闡述其所在小組的“勞動成果”。在全班同學的監督下,教師與大家將重點和問題匯總,并針對以上內容做出補充和完善,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教會學生如何行使自己監督的權利。最后,教師與全班同學共同選出表現優異的小組給予一定獎勵。在課程的學習接近尾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簡單列舉身邊存在的一些與民主監督相關的新聞事件,以加深他們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認識,使政治課堂的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在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既學會了如何把握關鍵詞及重點語句,又培養了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為以后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我們要倡導學生擁有健康地生活方式。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能夠使學生更為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學業,進而達成自身的遠大社會理想。健康地體魄是學生學習、參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保障。高中生因為要面臨高考,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也給他們的心理上帶來沉重的負擔,適量的運動能夠減輕他們學習的疲憊感,使其身心得到簡單的休憩。因此,我們在關注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千萬不要忽略學生體能的鍛煉與提升。
只有在智力和體力的雙重保障下,學生才能學有所成,成為一個勤思善學的有用人才。
三、增加學生社會參與感
學生長期處于學校的課程學習中,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是極其有限的,年深日久,他們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校園環境中很容易與社會產生嚴重脫節。新形勢下的課堂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全面的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我們一定要極盡所能地將學生從課堂的束縛中解救出來,讓他們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強化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能跟緊時代的步伐。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他們敢于擔當。
強烈的責任心,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地承擔起對他人、集體乃至社會的責任,還使其自身不斷在責任心的驅使下敢于擔當,進而逐漸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一個有強烈責任心的人是容易受到大家肯定的。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義務參與到福利院的生活幫助中,讓他們在與社會活動的“親密接觸”中,感悟到自身所承擔的偉大使命,從而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想象力,肯定他們實踐創新的思路。
學生是國家進步、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則民族和國家便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而推進社會的改革與發展。因此,我們要學會尊重學生出人意料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給予他們實踐、研究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了解發明、創造過程的艱辛以及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我們要緊隨時代潮流的發展,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挖掘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好學、會學的學習方式,強烈的社會責任人感,使學生核心素質的優勢全面凸顯,促進學生自身與社會的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景新.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路徑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 2013
[2]童衛紅.初中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2
[3]靳獻偉.高中政治有效性教學方法[J]. 學周刊. 2017(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