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衛星
摘要:“教是為了不教”。當孩子們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時,他們獨自面對新知識、新事物時,會少一點驚慌,多一些沉著自信。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更新快,時效性強,是孩子們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必要工具。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一、提高認識,明晰自學能力的重要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如果僅限于教材知識的教學,不僅內容少,且很可能已經過時。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涵蓋計算機、通訊、網絡三大方面,包括內容很多,沒有自學能力的人在未來社會中將很難適應。
自主學習強調學習的主動、獨立和自控,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學生學習中做到“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做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興趣,調動學生自學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自學產生興趣,老師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對信息技術感興趣的同學,老師可以以任務驅動形式引導學生自學,適時指點,讓其挑戰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對沒有多少興趣的同學,老師引導他們了解信息技術,培養他們的興趣。如將高年級的優秀幻燈片、電腦繪畫、電子報刊、程序作品等給孩子們欣賞,玩一些益智游戲,嘗試一些遠程競賽互動,通過這些展示信息技術的斑斕多姿,喚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另外,還應向孩子們介紹當前信息技術產業國內外形勢,了解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和不足,激發他們愛國主義精神,轉化成學習動力。
三、點撥引導,保證學生自學效果
有了宏觀的學習目標,有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這還不夠,還必須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自學指導。比如規定好每一節課學習的具體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對于出現的共同問題應及時講解。如果教師讓學生解決一個很大的問題,學生會摸不著頭腦、理不清頭緒,最終對學習失去興趣。但是如果把一個大問題分割成幾個小問題,要求學生逐一地去解決,那么在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加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對學習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
比如在學習Excel之前,對學生提出一個總的目標要求,即通過學習,幫老師處理一個班級的學習成績,能在輸入各科成績的基礎上,自動算出各科的總分、平均分,實現成績排序,嘗試班級優秀率等各種統計。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學生在自學的過程必然圍繞目標循序學習,教師適當在難點處點撥,達到預期的自學效果。
在整個自學過程中,以學生自我學習、操作為主,教師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從總體上把握住學習的進度,必要時予以指點,適時進行階段性總結等,以保證學習效果。
四、結合實際,合理利用學習資源
實際教學中,常見到一些教師幾乎不要求學生打開書本,丟失了書本這個重要的教育資源。即使教師講的再規范,演示的再具體,也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看書、自己動手嘗試。這是學生自我學習的必經過程。教學中,我們不妨讓學生邊看書邊操作,開展自主學習。
除了教材外,我們也要運用好網絡信息、生活經驗等學習資源。網絡信息資源運用較多,除了素材外,還可以搜索學習資料,拓展提升。利用生活經驗學習,如學習“文件”、“文件夾”:怎么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從衣柜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衣物?答:把衣物分類整理到衣柜里。由此引出文件、文件夾概念,將衣柜比作文件夾、衣柜的每個單元比作子文件夾、衣物比作文件。把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通過讓學生自學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資源,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條條大路通羅馬”,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張揚個性,達到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更使學生獲取了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
五、開拓視野,共享交流提升能力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里說的“交流”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學習過程的交流。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時,不能滿足聽老師講和自己做,要學會去觀察、思考其他同學的發言思路、作品風格等。二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在完成作業時,同學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互相交流,開展合作式學習,“互換”一些“小技巧”、“共享”一些“小發現”,帶著相同的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往往不僅會解決問題,還會留下深刻記憶。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知識進行交流,可以充分共享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課堂成為大家交流的時間與地點。在課堂讓學生展示自己,既肯定了這些同學的做法,也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當然,學生把也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信息的發布,共享、交流信息,提升運用信息的能力。總之,要想學好信息技術課,每個人都必須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會吸取他人長處的人才是最會學習的人。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應把更多的時間和權力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自學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將學生興趣推向高潮,提升其自學能力,還有利于拓展思維,踐行創新,達成“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慶蓮,《淺談新課改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方法》
[2]李曉軍,《談信息技術課堂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論壇》 ,2012 (6) :209-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