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喜
(康樂縣人民醫院,甘肅 康樂 731500)
CP教學法在消化疾病診治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探究
趙明喜
(康樂縣人民醫院,甘肅 康樂 731500)
目的 探討CP教學法在消化疾病診治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參加實習的6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31人)與對照組(31人),分別采用CP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教學期滿后進行必要的理論、臨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綜合對比兩組學生的考核結果及對教學的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理論、臨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的診斷操作+診斷依據+處理方案+鑒別診斷、病例分析發言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各項目的教學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 在消化疾病診治臨床帶教中開展CP教學法,可有效規范學生的操作,便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熟練運用臨床實操技能,同時也可提高教師的帶教質量,為消化內科的臨床帶教提供參考。
CP教學法;消化疾病;臨床帶教
消化疾病屬于人類自身消化系統的器官組織等常會出現的生理性、病理性疾病,多見于人體食管、腸胃、肝膽、腸系膜等部位,主要包括食管癌、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胃炎、黏膜受損、闌尾炎、胃癌、腹膜炎、腸梗阻、胰腺炎等,多以惡心、反酸、嘔吐、腹痛、便秘等癥狀為主。由于消化疾病的分類多,診治技術要求高,因此需要學生持續優化實習方法,增強實習效果。顯然,傳統帶教方法已不能完全滿足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而CP教學法得到了人們的重視。CP教學法即臨床路徑教學法,是源于美國的綜合性醫療工作標準模式,主要是針對某一典型疾病的治療、護理、檢查等各環節操作所制訂的計劃,有明確的時間與順序,適用于多數患者。將CP教學法引入消化疾病診治的臨床帶教中,可為各種知識與操作提供更為嚴謹的程序和手段,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臨床實習水平[1]。本院在此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參加實習的62名大專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31人)與對照組(31人),分別采用CP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實驗組學生中男22人,女9 人,平均年齡為(22.15±3.34)歲;對照組學生中男 18 人,女 13人,平均年齡為(22.79±3.22)歲。兩組學生的性別、年齡與專業基礎理論成績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由消化內科經驗豐富的醫師帶教,以消化內科常見典型疾病的臨床路徑為講解及考核重點。
實驗組先后對多種消化內科疾病采用CP教學法帶教,以急性輕癥胰腺炎為例,教學方法為:(1)由帶教教師指導,實習生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后,對檢查結果進行專業判斷,并合理提出治療方案。根據院方已實施的急性輕癥胰腺炎臨床路徑標準,實習生為符合條件的患者填寫對應的臨床路徑登記表,及時向帶教教師翔實匯報病情、病因與救治策略,確保每日的查房正常進行,掌握患者病情的發展狀況并及時記錄匯報。臨床路徑登記表中主要涉及護理等級、飲食安排、關鍵指標檢測、治療措施、病情進展等內容。(2)每日查房后,實習生要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開具醫囑,并對當日的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分析,同時對比各種影像資料,實施臨床操作,綜合考慮并制訂下一階段的治療方案。實習生要以規范正確的書寫方式完成病歷,同時由帶教教師檢查病歷質量。(3)不同的實習生管理不同患者的臨床路徑登記表,若發現患者出現病情的異常變化,導致當前的臨床路徑標準不適用,則需要及時分析原因,并在對應的臨床路徑登記表上完善信息。(4)帶教教師應周期性開展小組討論,將實驗組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針對正在執行急性輕癥胰腺炎臨床路徑患者的情況展開討論,集中整理和歸納該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生理及病理特征、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等內容。存在質疑的問題,可作為難點與重點,通過小組查閱文獻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更多該疾病的研究新成果。
對照組仍采用較為傳統的方法進行帶教,帶教教師帶領學生集中學習理論知識,了解消化疾病的各種臨床表現、體征、實驗室檢查、藥物及手術治療技術要點與注意事項等[2]。學生通過筆記、錄像等進行記錄。在接觸收治的患者后,及時向帶教教師報告病情與擬訂治療方案,并在此后的日常查房中掌握病情的變化。對于具體的病例,帶教教師會直接針對病例進行講解,對其中的臨床操作、生化指標意義、醫囑更改、出入院時限等內容進行詳細說明,讓學生自行消化吸收。
帶教結束后,兩組實習生進行必要的理論、臨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綜合對比兩組實習生的考核結果,總分均為100分。病例分析考核中診斷操作占20分,診斷依據占25分,處理方案占15分,鑒別診斷占20分,分析發言占20分。同時以問卷形式調查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發放問卷62份,收回有效問卷6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t檢驗,以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實習生理論、臨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的診斷操作+診斷依據+處理方案+鑒別診斷、病例分析發言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對比(±s,分)
組別 理論 臨床操作技能診斷操作+診斷依據+處理方案+鑒別診斷病例分析發言實驗組對照組t P 89±6.8 79±6.1 4.76<0.05 86±5.8 73±6.4 5.10<0.05 76±6.3 63±5.6 6.94<0.05 19±3.3 11±2.7 7.78<0.05
經過統計,實驗組各項目的教學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比較(人)
消化疾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病率較高,從簡單的腹瀉到復雜的癌變,基本與人們的飲食習慣、飲食規律、作息習慣等有著直接的關聯。雖然“民以食為天”,但不健康、不科學的飲食也容易成為人們的負擔,攝入過多容易患消化疾病。當前,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消化疾病的發病人群也有增無減,需要有更多的專業醫院與專業科室保持高度的責任心,給予正確及時的治療[3]。這也對臨床實習帶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讓醫院在實習生帶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快速對實習生開展規范化帶教,提高學生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并加強對新教學法的研究。如今,越來越多的醫院處于對實習生臨床帶教規范化的關鍵時期,積極引入流行于西方的CP教學法,可為醫院的專科帶教提供大量的經驗[4]。
應用CP教學法,實習生可以借助成熟的臨床路徑,對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所有行為加以規范,可有效培養實習生診斷疾病的能力,同時對消除人為因素干擾所致的診斷差異有明顯作用。CP教學法通過臨床路徑標準,細化了檢查、診斷、治療、康復等不同環節的操作,便于實習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熟練地運用臨床操作技能,提高與病患溝通的能力,不會因過度依賴帶教教師而失去培養職業能力的機會。
醫院在臨床實習帶教中開展CP教學法,往往結合不同醫院條件及環境,選擇經驗豐富、資歷較高的醫師擔任帶教教師,可嚴格規范不同的教學流程,同時能夠使教學內容更系統。利用科學化的教學管理,可對帶教質量的提高發揮積極的作用。另外,臨床路徑中對各種臨床考核重點的標準化設置,可使教學方法的評價更客觀與更具操作性。毫無疑問,CP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更有利于帶教教師的職責轉變,能夠基于當前醫療條件、實習生水平、專科理論研究等制訂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流程,確保學生可以理論聯系實際,真正成為獨立獲取知識、探索經驗、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5]。
通過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能夠綜合看待不同疾病,對病情、病理、藥物或手術治療等內容有了更準確的認識,能夠從綜合角度評價疾病的病因與防控治療,這樣的思考實踐必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調查顯示,實驗組理論、臨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的診斷操作+診斷依據+處理方案+鑒別診斷、病例分析發言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各項目的教學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在消化疾病診治的臨床帶教中采用CP教學法,可有效規范實習生的操作,便于實習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熟練地運用臨床操作技能,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帶教質量,可為消化內科的臨床帶教提供標準化參考。
[1]施國文,王智櫻,馮智英,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培養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2,26(9):26-28.
[2]路明亮,黃華,李未華,等.消化內科臨床見習帶教的實踐[J].中國病案,2012(9):72.
[3]朱熔,王宇靜,余澤云.消化內科臨床帶教工作的思路探討[J].醫藥前沿,2012(13):75-76.
[4]向茜,王凌.提高醫學生內科臨床實習質量的初步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10,17(7):677-678.
[5]司文,王文杰,王鐵軍,等.臨床路徑教學法在實習醫師帶教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0,12(10):1013-1015.
G424.1
B
1671-1246(2017)22-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