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薇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大學英語課堂中基于輸入輸出這一具體教學方法論的教學實踐。第一部分將闡述該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聽說課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將討論該理論在聽說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原則。第三部分總結說明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挑戰和問題。
【關鍵詞】輸入輸出 聽說課 語言習得 大學生外語學習目標
一、輸入輸出理論應用于大學聽說課堂的必要性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S. D. Krashen)就提出了著名的“語言習得”理論。該理論明確指出獲得語言知識與技能更為有效的方法是“習得”而不是“學習”。也就是語言的熟練使用多見于無意識吸收進而使用語言的人,少見于有意識理性學習語言的人。換言之,語言習得的效果會遠優于語言學習。但對于遠離目標語學習環境的學習者來說,想要追求語言習得的效果十分困難。這就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傳統的英語聽說課堂上,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懂材料并完成相應習題。口語活動基本和聽力活動割裂進行,課堂與生活實踐割裂進行。這與要求學生大學期間能夠在生活和學術場景中熟練運用英文這一重要目標背道而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輸入輸出理論在教學法中的應用便十分必要了。輸入輸出理論指導的課堂無意識創造了持續有效的原語環境,大量輸入基礎上的反復操練和糾錯評價的循環過程使得語言知識得以深化和內化,以無限接近語言習得的理想效果。具體到聽說課堂中,就是強調聽是一種輸入,而說則是依托于聽的輸出。兩者交替進行,互為促進。聽為說服務,而說也會促進更好的聽。這種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服務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并對學習者的語言習慣培養產生深遠影響。
二、輸入輸出理論在聽說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原則
1.在具體的聽說訓練目標指導下設計教學任務和活動。傳統模式的聽說課程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學活動沒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大學英語課堂長期呈現多樣課程單一化教學的特點。而以輸入輸出理論為基礎的聽說教學,則必須為明確而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服務。只有服務于目標的教學活動,才能夠真正做到具體和有效。至此便為每次課程劃定了范圍和語境,創造了可操作性和持續性。通過反復輸入輸出的過程,學習者的進步在廣度與深度上同步發生。作者認為,這也是外語教學共通的重大原則。
2.強調課程設計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輸入輸出理論依托于二語習得,因此應最大程度遵循語言習得規律。在課程教學中,就應讓課程目標的任務活動設計體現出語言習得從無到有的完整和連貫過程。因此,完整性和連貫性應是教學思路中的一貫原則。具體來說,聽說課程的總體設計應當體現大量輸入,有效輸出,及時糾錯,展現成果的過程特點。不論目標千變萬化,都應該有此過程貫穿始終。在此基礎上,聽說材料的選擇和活動的設計可以有極大地差異性。
3.聽說不割裂進行,強調兩者的關聯性,交互性。個人認為這是輸入輸出理論指導下的聽說課堂實踐中最為核心的教學原則。英語聽與說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是不可能割裂出現的,這一簡單認知卻很少體現在外語教學的原則中。因此課程設計應最大程度模擬現實世界聽與說發生關聯的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下習得語言知識和語言習慣。這一過程的實現,還應當保證相當體量的語言輸入和反復的語言輸出。這兩點的實現,將最大程度創造接近語言習得的環境,并滿足遠離目標語學習者的學習要求。
4.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指導者,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輸入輸出的過程都由學生主導,教師主要功能體現在引導學生搜集原語材料,樹立正確聽力目標,并在輸出過程中評價與糾錯。學生主導的輸入過程中發展了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及語言分析與記憶的能力。而輸出過程則能夠發現并強化語言弱項,真實體現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教師進一步的評價中,學習者深化理解,精確修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培養了正確的語言習慣。
5.教學活動設計多樣化,服務于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幾項原則,教學活動只要能夠服務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都可以嘗試。因此聽說課堂不應拘泥于課本教學,在輸入材料的選擇上要有多角度,時代性,話題性的特點。輸出過程要緊跟輸入材料,設計適合學生鞏固新知識,發現知識盲區,深化語言應用的任務和活動。如聽學術講座可以設計基于筆記的要點復述任務;聽生活對話則可開展基于新俗語俚語等的創造性會話活動。總之,任務設計應當靈活且目標明確。
三、結語
以上是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幾條基本原則,但具體操作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常常無法達到最優效果。如大學英語課堂規模過大,導致相當比例學生無機會被糾錯與評價;聽說課時數過少,課程目標短期內無法實現;教學資源匱乏,無法滿足師生和課堂的需求;學生動力不足,無法保證課下部分參與的效果等。但我相信如果更多的大學英語研究者與實踐者能達成共識,這一理論的推廣與實踐會有前途與未來。
參考文獻:
[1]歐洲語言共同體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2.
[2]Anne Curzan,Lisa Damour.First Day to Final Grade[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11.
[3]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2):3-12.
[4]張婷婷.“英語專業新生視聽說課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初探”[J].高教學刊,2017(2):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