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有效性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性重視。本文將近幾年有關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進行歸納分析,包括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及特點,研究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等多個方面。通過對學界相關研究的歸納總結,分析當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進展,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研究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在校研究生200.4萬人。高校研究生是我國培養的對社會建設極具生產力的高層次人才。長期以來,研究生培養部門對于研究生綜合素質教育、培養質量上都進行了卓越的改進,提高了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道德素養。但是,對研究生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將近幾年有關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進行歸納分析,分析當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進展,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1 關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及特點的研究
學術界關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及特點的研究很多。其中,朱華,司文超(2013)發現女生的心理問題比男生的心理問題更多,且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洪盈盈(2013)認為由于研究生正處于學業、求職、戀愛、婚姻等人生的關鍵階段,與本科生相比,不僅要承受來自學術和就業上的壓力,更要承受來自經濟和家庭責任的巨大壓力,不斷出現的研究生自殺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著高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影響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會的穩定。臧偉偉,劉斌斌,王斌(2015)指出,當前我國研究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并且研究生心理問題具有復雜性和累積性,其心理壓力在研究生不同階段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如新生入學時期、畢業論文開題前后、畢業論文答辯前后、離校前是研究生心理問題比較集中爆發的時間段。
2 關于研究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諸多學者分別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層面進行探討。趙麗娜(2006)一方面將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歸因于適應方面、經濟方面、學習方面、就業方面、戀愛、婚姻、家庭等多重交錯的壓力;另一方面,將其歸因于異質文化沖擊所導致的在選擇精神享受與物質享受的心理沖突等社會因素。李世珍(2007)認為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研究生群體承受著來自于人際交往、經濟、就業、群體差異、形象定位等方面的壓力;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諸如教育地位受輕視、方法體系雷同、心理問題德育化等系列不足。李燕,趙曰峰等(2015)認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是復雜的,主要存在于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當前社會經濟環境復雜,研究生面臨著不穩定的就業形勢及經濟發展形勢;其次是家庭因素影響;最后是個體自身因素影響。
3 關于當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研究
武成莉等(2011)認為當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及過多關注心理消極面,偏離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等問題。陳瑾(2015)針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特點,認為我國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很多不足。第一,相對本科生,學校缺乏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關懷機制;第二,大部分學校仍缺乏符合研究生心理特點、獨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模式;第三,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德育工作者承擔,不能起到有效解決研究生心理問題的作用。謝曉慶(2016)在研究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時,指出地方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問題主要存在于:①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難以滿足現實需求;②許多地方高校缺乏獨立的研究生心理教育機制,在思想上忽略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并在管理上弱化相關教育;③導師首要責任人角色缺位,導師只重視知識傳授及科研成果,不重視思想引導。
4 關于創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
張新穎,修麗(2016)提出了“六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議學校構建“學校-導師-朋輩-社會-新媒體-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鄭舒婷(2016)從管理到體系提出了全面的創新教育方式。首先,學校應建立新生心理普查、畢業生心理普查、特殊群體心理調查、研究生心理問題排查等一系列從研究生入學到畢業離校期間的心理調查,主動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其次,在對研究生群體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做好心理保健課程的開設,規劃好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如公選課、舉辦講座等方式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建立獨立完善的、符合研究生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
總之,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歸納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作為承擔國家和社會建設重任的關鍵人才,除了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身體素質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衡量其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有效性及可行性應該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性重視,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研究主要將關注點放在本科生群體上,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探討較為薄弱,此外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的研究較少。本人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實際工作經驗,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進一步研究,最終提出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路徑。
參考文獻
1.朱華、司文超:《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3。
2.洪盈盈:《新時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對策探析》,《科技資訊》,201305。
3.臧偉偉、劉斌斌、王斌:《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探析》,《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1。
4.趙麗娜:《淺析當代研究生的心理危機及應對策略》,《臺聲.新視角》,200601。
5.李世珍:《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2。
6.李燕、 趙曰峰、肖斌、胡敬安:《碩士研究生就業心理危機及預警干預策略》,《中國成人教育》,201212。
7.武成莉、王淑敏、宋寶萍:《積極心理學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教育與職業》,201102。
8.謝曉慶、《地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5。
9.張新穎、修麗:《女研究生“六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北京教育(德育) 》,201606。
10. 鄭舒婷:《試論如何加強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作者簡介
吳凡(1987-),女,研究生輔導員,碩士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