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濤
摘 要:本文講述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在就業導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作為基礎科目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必要途徑,是“成功的”職業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一般說來,素質是知識、能力的核心,它代表著人們相對穩定的品質和能力形成的基礎,而能力是知識和素質的外在表現,知識和素質通過各種能力表現出來并體現其社會價值。傳統認識下進行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培養出較單一的語言知識或語言技能的高職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無法發揮英語學習的作用,更無法滿足社會目新月異的發展需求。
新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直接影響競爭的結果。高職教育是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培養的高職人才具有較強的市場針對性和適應性,其課程設置上都要以學生具有一定的就業能力為目標。在新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中,我們要打破原有認識的局限,回歸高職公共英語作為高職課程結構當中的基礎課程地位,重新審視它在就業導向高職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的應然作用。
1 奠定英語基礎,成就非專業能力
從當前高職生就業市場調查來看,無論哪個行業的人才招聘條件,除了要求有熟練地本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有會使用電腦操作和外語交流等非專業能力。眾所周知,普通話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等級證和駕駛證已成為新時期的“通行證”,是人才順利就業的重要保障。
由于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國入世,不同行業、不同領域越來越需要大量不同層次的外語人才,對有英語應用能力要求的職業崗位也越來越廣泛。為市場需求輸送就業人才的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公共英語教學使學生具有較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運用這種語言于實際工作的能力,能利用英語進行日常會話和基本的涉外交際活動;能閱讀和翻譯有關的英文資料,看懂工作儀器、設備、裝置上的英文資料和說明,能草擬和處理一般的英文函電等,從而較熟練地以英語為工具開展本專業領域的各項業務活動。
在人才濟濟的就業市場上,挑剔的招聘單位往往更看重這些非專業能力的掌握情況,對擁有英語等級證書的求職者倍加親睞。一紙英語等級證書也讓許多高職畢業生們信心大增。難怪于每年兩次的三、四、六級大學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成為在校大學生們熱衷追捧的對象。
2 接專業英語,發展職業技能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應用性人才。因此,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是高職教育的核心,能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工作中專業問題的能力,是高職生就業必備的關鍵能力。高職公共英語作為基礎課程,按照《基本要求》的規定,奠定學生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和在今后工作中運用英語做好準備。作為高職課程體系的一部分,高職公共英語又強調了語言學習的實用性與專業學習的相關性。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就業市場對人才培養的定位,突出高職英語的職業英語和技術英語的特色,聽、說、讀、寫、譯能力訓練圍繞學生就業領域直接有目的的開展。在教學方法上,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同步進行,補基礎和學技能同時發展。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設立了兩年制的公共英語教學計劃,并根據學生情況和專業要求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對教材的使用也做了相應選擇。在教學第一年,使用與初高中程度相當的教材,彌補學生對基礎知識不足和技能掌握不熟練的問題,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和能力強化訓練作準備。教學第二年,分專業選擇教材,加強英語學習和專業就業的聯系。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教學標準,提高學生解決專業領域英語應用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實現學生更好地就業。
高職公共英語的特色教學銜接專業英語教學,提高了學生在專業領域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就業率。
3 注重人文教育,培養就業素質
成功的就業者在工作中表現出嫻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往往能讓人欽佩,如果能加上良好的個人素質則會讓工作上的成功更加持久。高職人才作為技術性人才,往往是現場工作群體的參與者,組織者或管理者。他所具備的學習能力、人際協調能力、表達力和良好的心態、充分的自信心等非技術性職業素質,在就業成功與否中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轉崗、輪崗、再就業的勞動變化環節中,這將會是成功就業的“關鍵能力”。
高職公共英語可以通過對課程設計,營造出一種開放、活潑的教學氣氛和活動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課堂教學設置上,以人為本,堅持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啟迪學生智慧,加強獨立工作的能力和主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職業適應能力,樹立人格魅力。在教材選擇上既與專業相銜接,又考慮緊跟時代、社會和科學進步的需要,使教學內容富有時代性、啟發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方法上,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新評價手段,為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獨當一面的崗位工作能力搭建舞臺。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不只要使學習者獲得在今后就業崗位上運用英語的能力,更希望學習者在語言教學實踐中培養出就業所需要的各種非技術性的人文素質。無論是傳統職業,還是新興職業,以人為本的入文素質、職業素質,將是就業崗位的基本要求。
4 掌握語言工具,提升就業機會
全球經濟一體化,科技活動國際化,國際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信息的收發和接收都在提速。各國政府、各種產業為了技術競爭的需要,必須精通這些技術的語言載體——英語。在許多國家,人們掌握使用英語就像擁有汽車駕照一樣的平常。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各行業、領域、人才都試圖將自己的發展未來與國際接軌。對于我們中國人而言,學會了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和世界聯系得更加緊切,立足中國,走向世界,就不只是口號。
學習英語,提高英語交流能力,是高職生及時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的重要手段,也是就業、升職和參與社競爭的有力武器。在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里,高職畢業生若能憑借對英語的熟練運用,順利完成有關涉外業務活動,不僅能讓領導者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刮目相看,還能為崗位提升或人生縣標的早日實現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對英語交流技巧的熟練掌握,還能讓一部分有條件的高職生到國外直接學習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和觀念,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在專業領域的地位。這不僅拓寬了就業機會,更為順利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學業背景。
另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教材內容,了解世界各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概況,拓展人生視野,增強國際競爭意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高職畢業生在中國市場穩定就業。
5 結束語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效率和作用要提高。教學的規劃者和執行者要認識到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改變必須要有目標參照,要把學生的就業問題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就業的適應性和針對性的培養,保證高職人才的就業競爭力與發展后勁。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是基于我國新的條件所確立的新的發展觀。在新觀念下,以往的高職教育教學文章中對公共英語等基礎課程改革研究的相關內容較少。隨著英語使用范圍在實用技能領域的擴展,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升公共英語在高職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積極進行有關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教學的改革探索,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與效率。
參考文獻
[1]胡錦章.論高職大學英語課程的建設[J].職教論壇,2005,9:19—20.
[2]李丹,社會就業導向與高職‘實用英語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5,(14):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