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的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要么選擇放棄,要么消極應對。就像白鯨中的亞哈一樣,當被一條兇猛的白鯨咬斷一條腿后,失去理性甚至瘋狂到失去自我采取極端措施來解決問題-復仇。他相信人一定能征服自然來達到他的目標。而作者通過幸存者以實瑪麗對自然的描述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態度,他把白鯨僅僅看作可愛的動物,他認為人與自然之間能和諧相處。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得出結論:當人們遇到挫折后,不同的心態,結果也必然不同。所以有一個好的心態極其重要,換個角度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天空。
【關鍵詞】亞哈 以實瑪麗 復仇 人生態度
引言
當人們遇到困難時,有些人會選擇放棄追求夢想,甚至開始失去自己。相反,有人堅持自己的選擇,不管他們多么困難。當然他們會取得成功。如果我們作出錯誤的決定,將會發生非常嚴重的后果。所以面對困難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本論文通過亞哈的復仇以及作者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體現態度的重要性。當亞哈被白鯨咬死了一條腿的時候,復仇之路開始了。他認為白鯨是一個惡魔,他認為他可以征服自然。不過,作者把白鯨當作可愛的動物。他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必然存在和諧的關系。通過兩種態度對比,告訴我們同樣是一件事選擇態度不同,結果也將不同。我選擇這個話題是激勵人們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來面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一、作者簡介
赫爾曼· 梅爾維爾出生在紐約市一個有名望的家庭。他的祖父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梅爾維爾年幼時家境富裕,受到良好教育,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他十二歲時,父親因破產而憂慮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小梅爾維爾不得不輟學做工,以幫助養家。他先后當過銀行小職員、農場工人、農村教師等。家庭的不幸與環境的驟然變化使梅爾維爾感到被生活所遺棄,形成了復雜深沉的性格。為了擺脫窮困,年僅十九歲的梅爾維爾到一艘開往英國的貨輪上當差。航海開闊了梅爾維爾的視野。他發現船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里,船長主宰一切,是不容置疑的最高權威。海上生活異常艱苦,甚至危險。但另一方面,人與人的關系與陸地上不同:船員相互平等,一切工作由大家合力完成。當船抵達目的地英國工業城市利物浦時,梅爾維爾看到骯臟的貧民窟和衣衫檻樓的人群。這次首航給梅爾維爾提供了創作素材,并使他的思想趨于成熟和獨立,對他的民主、平等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從英國返回后,梅爾維爾在捕鯨船“ 阿古希耐” 號上當水手。1841年到1844年的航海生涯對麥爾維爾的一生影響很大,而這其中,相當的時間是在捕鯨船上,這樣,麥爾維爾的思想基本上被奠定了。坎坷的經歷、豐富的生活和強烈的思想構成了以后麥爾維爾寫作生涯的基礎。他的作品是他生活的寫照,也是他思想的寫照。
二、作品簡介
白鯨是美國小說家和詩人赫爾曼·梅爾維爾公認為美國文學史詩小說。這是一部冒險小說,它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主角哈亞被一只兇猛白鯨咬傷了一條腿。從此,他的性格完全改變,認為它是世界上所有邪惡和痛苦的代表,并且誓言要殺死白鯨進行報復。為了達到目標,他將不顧一切又一次地警告自然,打破所有的捕鯨規定。他搜查了世界的野外水域,終于見到了他的對手。白鯨像魔鬼一樣狡猾,具有神話般的力量,普通百姓似乎無法毆打他。但是,瘋狂的亞哈發動了一場無法抗拒的挑戰,注定要失敗。這只白鯨不僅是海洋中一個兇猛的野獸,也是他心中的一個惡魔。很明顯,他采取了錯誤的措施,走向極端。由于他的瘋狂,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亞哈和白鯨都嘗到了惡果。
三、反思與啟發
我們可以意識到,亞哈強烈的渴望成為一個英雄,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不管他遇到什么困難,他會堅持到最后一秒鐘。雖然結果可能不會成功,但他從不放棄,此外,他膽敢直面邪惡。從這一點上,當他建立一個目標并盡最大努力實現它時,我尊重和敬佩他。但是亞哈為了尋找白鯨復仇最終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從這一點上,我不支持亞哈,亞哈選擇了一條錯誤的復仇道路,這是不明智的。同樣是這件事情,角度不同,遇到挫折的態度不同結果必將不同,作者面對亞哈的復仇是不支持的,他認為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人無法征服自然。
四、結論
21世紀的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遇到挫折就放棄,態度不端正。本論文以白鯨為例,告誡人們在遇到問題時要采取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極端,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積極面對人生,才能走向人生巔峰。
參考文獻:
[1]麥爾維爾.白鯨[M].曹庸,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2]高莉敏,于海.悲劇的英雄贊歌-論白鯨的主人公亞哈[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6(3):27-30.
作者簡介:李博洋,女,漢族,吉林榆樹人,吉林師范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