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榮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判斷,揭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癥結所在,明確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根本著力點,為新時代謀劃發展、推動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成果。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準確把握不平衡、不充分的重點所在,是進一步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指導。
社會主要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它是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矛盾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反映,并受社會基本矛盾所決定。
(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概括。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后,黨的八大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科學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對黨的八大的提法作了進一步提煉,明確提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這為我們部署黨和國家全面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化,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必然要求,這種轉化在十八大以來表現十分明顯,十九大與時俱進地作出了科學概括。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從人民需要方面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民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睆纳a和發展方面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笨倳浾撌龅膬蓚€方面情況,即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科學概括的客觀根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內涵。
(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深刻反映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如前所述,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主要癥結。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是進入新時代才出現的,而是在社會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情況下凸顯出來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指明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奔向富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總之,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現階段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為新時代黨和國家全局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
現階段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現在很多方面,十九大報告指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為起點,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為標志,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2013至2016年,我國扶貧開發取得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為決勝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我們還看到,截止2016年底,全國還有農村貧困人口4335萬,有6個省貧困人口在300萬以上,有5個省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有近200個縣和近3萬個村貧困發生率超過20%,特別是深度貧困和因病因殘等特殊貧困群體脫貧難度很大,脫貧攻堅的艱巨性復雜性仍十分嚴峻。
如果說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那么農村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則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體現。
1.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主要是東中西部的不平衡,尤其是東中西部的農業基礎、農村面貌、農民收入的差距十分明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基本在中西部的偏遠農村。
2.城鄉之間的不平衡也以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表現為突出。盡管近年隨著新農村建設、城鎮化戰略的推進,城鄉差距有所縮減,但“救護車一響,半頭豬白養”“一人上大學,全家拉饑荒”的狀況仍然存在,因病因學致貧返貧的現象依然存在,城鄉二元結構遠沒有消弭。
3.“三農”內部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明顯,農民收入大幅增加,但基層組織力量有待加強,鄉村治理有待完善,農村自治、法治、德治結合仍然不夠緊密,優秀傳統文化水土流失,新的先進文化耕種不足,樹立文明鄉風任務艱巨。
4.貧困地區的上學、就醫、衛生、環境等民生保障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仍發展不夠充分。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貧困人口的數量來看,還是從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來看,脫貧攻堅的重要性、緊迫性都顯得尤為突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促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p>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到2020年只有3年的時間,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不斷奪取新勝利。3年后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我國貧困地區發展相對落后,還存在幾千萬貧困人口,這正是我國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體現。應認真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脫貧攻堅作為化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1.增強“四個意識”,進一步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比缙谕瓿擅撠毠匀蝿眨玛P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兌現黨的莊嚴承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最大的政治,必須樹立“四個意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責任,以重任在肩、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以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工作熱情,確保脫貧攻堅各項任務按時保質完成。
2.聚力深度貧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薄爸攸c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鄙疃蓉毨敲撠毠缘闹刂兄?,難中之難?,F有貧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多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集體經濟薄弱,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加突出,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精準扶貧這一中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3.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的長久之計,智和志是內力、內因,缺乏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幫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注重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政策引導、教育引導、典型引導和村規民約等方式,樹立勤勞致富光榮的脫貧導向,讓貧困群眾敢想敢干,能干會干,加快補齊“精神短板”。
4.保證脫貧質量,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我國確立的“十三五”(2016~2020 年)脫貧攻堅總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是“兩個確保”。具體來說就是,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的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從目前的脫貧時間來看,解決“兩不愁”問題相對容易,做到“三保障”、提高“兩水平”,仍需加力。為此,一要科學確定脫貧目標,科學調整修訂市、縣、鎮、村脫貧攻堅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嚴防層層加碼,嚴把退出關口;二要從嚴督導考評,依據現行標準,嚴格程序,嚴防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退出精準,不僅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打好脫貧攻堅戰。
[1]秋原.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J].求是,2017,(24).
[2]冷溶.正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N].人民日報,2017-11-27.
[3]楊宇.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科學內涵[J].大江南北,2017,(12).
[4]張毅.鄉村振興要瞄準脆弱環節[N].人民日報,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