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摘 要:在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中,教育制度已經得到改革和創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階段,所以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是未來學習的關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方式都是學生跟著教師的思想走,缺失了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現代的教學課堂之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因此就需要教師充分地做好引導工作,大力促使小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這樣才能夠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能力;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高,傳統的流水式教育制度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現階段的教育中重視的是素質教育和能力教育。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夠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實際的教育中,教師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從動機引發開始的,對于學習來講也是如此。教學是認知與情感相互促進的一個過程,而興趣就是原動力,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也是使得小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條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要合理地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利用合理的辦法來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就能夠保證學習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現階段,教學制度發生了一定的變革,課堂不再是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述,而是由學生占據主導地位,這已經成為指導教師開展工作的思想。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而言,他們具有好動的性格,所以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中,要充分地利用各種方法來提出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創建問題的情境,這樣就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的欲望,使他們更加熱愛學習,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師的正確引導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開展中,要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在課堂中,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讓小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創建情境,讓小學生們在其中自由地想象。例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在學習“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時,小學生對數字的變化、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不是特別確切,數字進制之間發生的變化,利用語言也不能夠讓他們加深理解。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小組閱讀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充分地做好引導工作,讓小學生們自主找出數字變化之間的聯系,并找出這種變化的規律等。之后通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就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內容的理解。這種讓小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方法,無論是對小學生來講,還是對教師而言,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幫助小學生樹立對自己學習負責的態度
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在保證小學生將學習任務完成之后,要使小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是自身的責任。在教師的幫助和引領之下,使他們能夠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對自己學習的成果做好評估和自我監控。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讓小學生們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從而更加明確自我發展的目標。首先,在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時,要說出自己對作業的要求和期望,將作業劃分成不同的等級,并按照等級來做出積分的形式,這樣就會使得小學生提高作業的完成質量以及對自己嚴格的標準。其次,教師要對小學生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出他們自主學習后的成果,并做出正確的指導,將不足指出來,讓他們自覺地去彌補缺漏,這樣會讓他們對學習更加有責任心。最后,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做好自我評價,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小學生對學習負責的態度,使得他們更加明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對自己的成績做出評價,更能夠培養他們對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四、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開展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提出課堂學習的目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指導學生們根據自身情況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做練習、查資料。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行細心的指導。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將學生們自學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解答。在實際教學的開展中,教師還要對學生們的心理情況有所了解,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對于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缺陷,教師要分清主次,條理清晰,將課堂中大半的時間都交給小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講,培養他們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開端,也是培養他們各種能力的開始。現階段的教學方式中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充分地做好引導作用,這樣對培養小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