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祥
數學閱讀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數學閱讀材料中的文字、符號、圖、表等信息進行處理,在大腦中能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能力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學習新知,發展數學思維,學會學習的有效途徑。
“學會學習”是今天中國學生必須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是要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因此,從小學起,每一位數學老師都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要抓好以下環節:
一、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適當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在閱讀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設置的問題要精辟具體,具有啟發性,難度適中,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閱讀方法的培養
隨著年齡增長,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經驗逐漸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他們還不會根據材料的特點,自覺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閱讀,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關鍵詞勾劃法
關鍵字詞是指在數學閱讀活動中對材料的正確理解起決定作用的一個或幾個重點字詞。比如“除”和“除以”、“增加”和“增加到”等等。在數學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教會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找出關鍵詞并勾劃出來,準確理解這些字詞和相關句子的含義,讀懂材料內容。這是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一環。
(二)比較辨析法
數學學習離不開比較,包括易混概念的比較、相似題目的比較,新舊知識的比較等。通過比較、辨析,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準確掌握教材內容,弄清知識間的區別與聯系,培養解題能力。比如,“周角”與“射線”的比較,“周長”和“面積”的比較,“除法”、“分數”和“比”的比較等。
(三)總結歸納法
在數學學習中,要經常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使知識架構、體系了然于胸,既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又便于記憶。歸納總結時,要提綱挈領,先抓主干,然后添枝加葉。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形成網絡。
三、閱讀技巧的培養
嫻熟的數學閱讀技巧不僅能加快學生的數學閱讀速度,更是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解決數學問題的有力保證。因此,數學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加強閱讀技巧的訓練。
(一)精讀內容,抓住關鍵
在數學中,有些術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含義卻大相徑庭,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對一些重點內容一字一句讀,對一些關鍵字詞,要聯系上下文,準確理解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避免犯“見到‘多就加,見到‘少就減”之類的機械錯誤。學會邊讀、邊想、邊畫,抓住關鍵詞,理解其涵義,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二)多感官參與,提高效率
閱讀不是簡單地看書,而是需要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協同參與的活動。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學生要根據材料內容學會算一算、擺一擺、畫一畫、折一折、填一填,經歷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才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閱讀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指導閱讀方法的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其閱讀能力才會產生質的飛躍,真正學會學習。
(一)培養學生仔細閱讀的習慣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真正轉變觀念,把學習的權力、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花大力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養成在做題之前仔細讀題的習慣,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常常發現不少學生由于沒有仔細讀題,把本來會做的題也做錯了,造成許多不應有的失誤。如果讓他們把題目仔細重讀,他們馬上就知道怎么做了。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養成仔細閱讀的習慣,粗心大意造成的。為解決這個問題,我要求學生做題前至少讀三遍:第一遍,了解大意;第二遍,找準關鍵詞;第三遍,理清數量關系,找出解題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解題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培養學生延伸閱讀的習慣
數學閱讀活動并不局限于教材和課內。把數學閱讀延伸至課外,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更多渠道獲取所需信息,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比如,我在教學“年、月、日”后,就讓他們閱讀“平年、閏年的來歷”,既拓寬了視野,又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全面、更牢固;教學“小數乘法”后,就讓他們閱讀“小數點惹的‘禍”,認識到細心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做事認真的習慣。為補充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我鼓勵學生訂購了《小學生數學報》、“數學文化讀本”系列等讀物,作為他們長期的課外閱讀材料,培養他們課外閱讀的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只要扎實抓好以上環節,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學會學習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