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摘 要:從學生主體、教師主體、學校主體三方面出發,談了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旨在通過班級管理的文化探究,使班級管理工作做得卓越且富有成效。
關鍵詞:班級管理;文化;策略
好的班級管理文化能夠使班級管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班級的文化管理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秩序井然,從而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者應當發揮自己的專業素養,從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角度出發,探索促使班級管理工作卓越且富有成效的策略。
一、從學生主體出發的班級管理策略
1.營造競爭機制
班級競爭機制不僅僅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上的競爭,更多的是平時的綜合表現。我們可以采取只獎不罰機制,例如增設學習小組,促進組內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組間互相競爭,在考試中成績優異且進步大的小組,對其給予獎勵;增設科技創新小組,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氛圍;增設課外興趣小組,不定期組織各類興趣比賽,增加學生對課外興趣的培養,鍛煉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2.思想引領
思想決定高度。這句話直接將因果聯系起來了,但卻忽略了其間的過程,那便是思想對行為習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巨大的,是潛移默化的,能在不知不覺中對每個人取得的成就產生影響,因此可以從思想方面著手建設特色班集體。可以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戶外素質拓展,通過一系列的團隊合作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參觀歷史文化紀念館,促進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學習,汲取先人成功的經驗;開展一系列關于各類有思想道德促進作用的名著等書籍的讀后感征文大賽,使學生能夠主動閱讀大量有意義的書籍,增強自身道德素質建設。
3.班級責任感建設
班級責任感的建設不能僅僅通過思想教育方面著手開展,應該從實際出發,按照班級的責任由每一位同學參與承擔的原則進行。班級中除各個擔任班委的同學外,其他同學也應該對班級事務有所承擔,例如:多媒體設備的管理、板報的繪制等,將每一位同學調動起來負責一件或大或小的事務,定期評選盡職盡責的同學并給予獎勵。通過使每位同學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事務中去,增加其對集體概念的認識,使其能夠形成責任感。
二、從老師主體出發的班級管理策略
1.積極了解和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中
班主任老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上課、作業和課余活動情況,及時發現班級里存在的問題與學生自身的問題,并盡快解決問題;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通過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如打球、下棋等,了解每位學生的興趣,增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和每一位學生成為朋友。
2.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通過增進對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了解,對掌握情況較好的同學和掌握情況較差的同學分別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即個性化定制學習計劃。通過不同的目標學習計劃,使每位同學都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快速地進步,使后進生不至于因為課業任務完不成而對學業失去信心,使學習較好的學生不因為課業任務太簡單、完成較快而變得驕傲自滿。
3.時常給學生來點“小驚喜”
“小驚喜”主要指通過增加一些有意義的小活動來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大家播放一些有意義的短片或者電影,使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任務之間得以放松,讓學生根據所看到的電影寫一些讀后感等,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間接了解每位同學不同的思想。
三、從學校主體出發的班級管理策略
1.支持班級開展豐富的活動
學校層面對班級互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學校能夠從資金經費、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能夠有效促進班級活動的開展。學校層面對于班級活動的支持能夠有效增強各班班主任的信心,能夠讓老師和學生沒有后顧之憂。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班級活動機制,設置相關工作小組,制定規范的活動申請流程、經費支持管理制度等。
2.設置獎勵機制
通過設置班級管理的獎勵機制,獎勵班級管理方面表現優異的班集體,鼓勵老師和學生齊心協力管理班級,這樣更能激發各位老師和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熱情和信心。同時也能夠體現學校對班級管理的重視。
班級管理過程是一個周期較長的系統性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培養負責任的班干部,完善班規班紀,建立良好的獎懲制度,是班級管理的基礎。同時,還應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使其思想能夠不斷進步。最后還應建立班級責任感,逐漸培養學生對班級、集體的責任感,讓其思想由一個獨立的個體感受到個體以外班級、集體存在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最佳的管理狀態。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同的學校、班級,不同的老師學生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應該從自身班級所處的環境、班級的組成等出發,綜合考慮,找到解決措施。同時,在班級管理中也要注重個性化培養,讓學生個體朝著個性化、特長化的方向發展,從而促進其對自身優點的認識,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