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菁菁
我們常把學習成績不夠理想、自律能力較差的學生稱為“后進生”或“學困生”。他們是一線教師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常常會讓我們頭疼不已。合理的轉化方式是促進“后進生”前進的關鍵,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成績后進——以耐心促成長
成績后進是我們常見的后進生的典型,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較之普通學生要滯后一些。對于這一類學生,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開花結果。
×明是我曾經教過的一個“成績后進”的孩子。一年級剛入學時,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們一個個進行自我介紹,輪到他時,他卻默不作聲,好不容易開了口,卻也是口齒不清。當時,我的心里就炸開了鍋——完了,這孩子要落后。果不其然,×明成了班里的墊底,上課從不回答問題,也很少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成績總是落在后面。我很著急,對他也格外關注,常常“開小灶”幫他補課,可收效甚微,讓人頭疼不已,我也曾一度想要放棄他。后來通過家訪,我了解到這孩子從小發育就比別人慢一些,很少開口說話,爸爸媽媽曾一度以為孩子生理上有缺陷,不會說話,直到他上了中班以后才漸漸開口發聲。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陷入了深思,是不是我過于著急了,我們可不可以讓孩子慢慢來。從那以后,我放慢了帶領他的步伐,不再對他嚴厲、急躁,而是靜下心來,和他慢慢溝通。漸漸地,我發現我能聽懂他的表達,看懂他眼中的渴望,他也開朗了許多,試著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了。
一次偶然,我發現×明對繪本讀物特別感興趣,能將寥寥幾頁的繪本專注地看上許久。這讓我想起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1]從那以后,我就有意識地培養×明的閱讀興趣,給他推薦有意思的繪本讀物,及時與他交流書里的內容,他讀不懂的地方,我就耐心地給他講解。不久之后,我驚喜地發現了他的改變,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課堂上能聽見他響亮地回答問題的聲音,課后也常能聽見他的歡笑聲。我想,對于像×明這樣成績后進的學生,只要找準切入點,有足夠耐心,就能使他們有所進步。
二、態度后進——以愛心催上進
態度后進的學生,通常表現為缺乏學習目標,對學習沒有自覺性,注意力分散,消極應付作業等。×文就是一個學習態度后進的孩子,他的整體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上課時經常破壞課堂紀律,對老師的批評教育滿不在乎,以挑戰老師的權威為樂。一次羽毛球訓練,他由于不服從管理,被教練退回,跟他交談后,他哭著說:“我覺得自己就是班級里最差的,學不好了。”
我忽然意識到,×文是個自尊心極強的孩子,長期的失敗讓他產生了自卑情緒,加之他覺得周圍的人都輕視他,對他有敵意,就更加逆反。經過反思,我改變了對×文嚴厲的態度,主動接近他、關心他,試著與他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談心。平時課堂上,我也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表揚他、鼓勵他,對他進行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努力消除他的失敗感和對立情緒,恩威并施,剛柔相濟,以拳拳愛心拉近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此外,我還發現,他是個特別樂于幫助他人的孩子,總是主動跑來要為我做這做那,于是,我便把班級的“講臺管理員”給了他,有了這個頭銜,他做得更起勁,也逐漸改變了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拉近了與同學之間的距離。
三、思想后進——以真心換童心
思想后進的學生則表現為心思不在學習上,對學習抱以無所謂的態度。對于這一類學生,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與學習產生共鳴。×俊對學習興致不高,每天苦著一張臉來學校,課堂上也時常癱坐在座位上,毫無生氣。問及他對學習的看法,他總是一臉無所謂。和孩子的媽媽交談后,了解到×俊平常在家是個“小話癆”,有說不完的小秘密,也一直想要掙錢養家,是個十足的“小財迷”,這與他在學校的形象相差甚遠。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改變對×俊的教育策略。平時課堂上,只要涉及他所長的地方,就讓他優先表現。課堂學習之外,還適當地增加一些新鮮的學習內容和有趣的游戲學習方法,讓他對學習充滿新鮮感。給他樹立榜樣,除了他身邊的學習能手外,像喬布斯、馬云這樣的金融人物也時常在我們的談話中出現,×俊的心中慢慢地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有了奮斗的目標,他對學習就自然而然地上心了。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塊“硬骨頭”,需要我們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中逐步解決。我們需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以真心、耐心和愛心推動他們前行,不拋棄,不放棄;我們需要始終相信“他們就如同鄉間的那些小草,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會把黃的花,藏在葉間,開得細小而執著”。[2]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丁立梅.每一棵草都會開花[M].金城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