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明
跨境貨代行業發展的要素分析
秦 明
在國際經貿業務逐年一體化發展和競爭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貨運代理行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市場的擠壓,跨境貨運企業不得不在利潤逐年降低的前提下提高服務質量,在提高貨物流通速度的同時還必須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與此同時,其它參與企業,比如港口企業、航運企業、倉儲企業均通過對自身更多的優化來提高自身競爭力。那么通過何種渠道的優化才能提升自身實力?從貨代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行業環境等方面進行要素分析,指出一條發展的新路徑,為貨代行業的建設建言獻策。
跨境貨代;發展;環境;分析
經貿自由化在全球范圍內進程的加速,使貨運的涉及地域也隨之擴大,貨運行業的外延也快速進化為跨境貨代行業。跨境貨代行業具有以下特點:
1.標準化:跨境貨代行業由于其特點的國際性,使得其生產過程中必須得實現標準化。它在包裝加工、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過程中都已經采用了國際統一化的標準,以便其能順利融入到不同區域以及全球貨運的物質循環。
2.國際化:經貿業務的全球化乃至經濟全球化趨勢得使港口在業務中的所占作用日益重要。目前,大多港口都從事跨境貨代行業的服務:進出口商品代理報關服務、存儲、流通加工、一條龍服務、甚至還有訂貨、代收的服務。
3.系統化:跨境貨代行業把倉儲、運輸單一的職能外延為倉儲、配送、包裝、運輸、裝卸以及流通加工等多個職能。這些新職能系統可以通過統籌協調、合理規劃等途徑進而形成貨運的大系統,可以控制整個貨物的流動,最終達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并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需求,更為有效的服務于跨境貨代行業業務。
4.多功能化:跨境貨代行業已向多功能發展,日益逐漸形成了一貨運中心,提供倉儲、配送等提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務。
5.信息化:由于全球化趨勢,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不停地高速流動,電子數據的轉換和互聯網技術應用的不斷擴展,使貨運效率急速提高、國際間貨貨運動同時也更加便捷、迅速。
(一)跨境貨代行業宏觀環境分析
跨境貨代行業所涉及企業所在宏觀環境主要有: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等要素。在開展跨境貨代企業的戰略研究時,分析一般側重于對經濟要素層面的分析,要求全面準確地找出核心的要素,以此可以判定市場與宏觀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是制定戰略性計劃的基礎。
1.世界整體的發展趨勢
經濟發展的一致途徑是發展遠洋海運和跨境貨代行業業務基礎上的合作共贏。它隨科技進步和國際政治的多元化引發了國家之間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重組,從而對世界經濟的不斷向前推進產生了重要影響。
2.世界區域間經濟的發展
區域經濟向前發展必會導致區域經貿的量的增長,從而會帶來跨境貨代行業業務總量的不斷上升。
3.經濟一體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各個國家經濟均開始依賴國際經貿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交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范圍內的跨國公司的投資生產經營等日常經濟活動已經涉及了一百六十多個國家。經濟一體化直接帶來了國貿、海運的增長,與此同時跨國公司的壯大推動了集裝箱運輸、綜合運輸的進一步發展。
4.國內經濟的茁壯發展
港口運營情況則是國內經濟發展好壞的指南針,經濟發展的情形和港口的生產活動息息相關的。例如中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中國國內的發展勢頭必然進入高速增長時期。
5.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就中國而言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進程,第二產業將不日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日常的進出口活動也就更加的頻繁和正常化,這樣勢必就會造成集裝箱運輸方式需求不斷增長。國家的產業調整直接就影響了跨境貨代運輸的貨源組成結構和數量。
6.我國國際經貿的快速發展
曾在教材中看到,現目前跨境貨代范圍內的國際經貿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運輸是由遠洋海運完成。隨著我國政治的日益開化,我國經貿業務隨之也開始了飛速發展的路程,中國入世后開展了新的經貿格局,然后加工經貿興起、保稅區興起,經貿量持續增長的勢頭都給跨境貨代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跨境貨代行業的繁榮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對跨境貨代行業進行此行業分析其目的就是為了清楚跨境貨代行業的業務運營情況及整體上的趨勢,從而可以明白跨境貨代行業生存和發展所涉及到的機遇及威脅,從而從宏觀上指導競爭,最終為跨境貨代行業企業制定正確的戰略方案。
(一)行業前景分析
要重點把握跨境貨代行業的現狀及其發展的前景,以便從整體上摸清行業的現實情況。與此同時還要分析跨境貨代行業的運營規模,還必須調研社會對跨境貨代行業的需求總量增加或者減少的趨勢,跨境貨代行業中所涉及企業的社會服務承接能力,跨境貨代行業所提供的服務與社會需求量相比較是是過剩還是尚有不足。
要對跨境貨代行業企業自身規模的發展趨勢與行業進行比較,企業現有規模是否過大、過小還是正合適。與此同時還要對本貨運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與競爭優勢進行分析,與行業內領頭企業比較,在經營狀況、經營水平等方面進行分析。還要對跨境貨代行業的行業技術情況進行分析。行業技術情況對行業發展影響不小,尤其是當今科技發展迅猛的年代更要對本企業當前的技術水平進行準確分析。
(二)港口行業競爭分析
跨境貨代行業間企業之間的競爭分析是對其戰略分析的重點組成部分,競爭是促成策略的試金石。企業制定戰略目的是在市場競爭中擊敗對手以獲取發展的空間。企業間的競爭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同運輸方式間競爭:現行主流的運輸方式除水運外,還有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等多種方式,多種方式之間對跨境貨代行業互補又相互競爭、相互促進。隨著貨運業的發展,各運輸方式間的壁壘正逐漸被打破,各運輸方式間的焦點越來越多。比如,高鐵建設及高速路的建設,傳統的航空運輸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綜上,各運輸方式間的可替代性逐年升高。
國際運輸成本與服務質量將進行正面比較。這將直接影響到客戶對不同的運輸方式進行比較進行抉擇,最終引起不同運輸方式之間也開展競爭。
2.與境外港口間的競爭:不同地區的港口由于地理上的差別,與此同時多式聯運與跨境貨代行業市場主體日益重要,共同造就了現階段國際港口之間的殘酷競爭,所以要著重分析富有競爭力的國外港口,比如它的業務規模、理貨能力、發展目標等戰略。
3.跨境貨代行業同行企業競爭:所要進行的分析從新企業和現有企業之間進行。除了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之外還要就同行跨境貨代企業的數量和運營能力進行分析。
(一)跨境貨代企業的實際實力分析
在分析戰略的過程中,首先就要正確認識和分析自己的情況。在與同行的競爭企業進行比較之后,還應找出所分析的企業與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及不足之處。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才能讓自己企業在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地理區位:地理區位的優勢是跨境貨代企業的發展所具有的無法復制的優勢。對跨境貨代行業中的企業所處的地理區位的市場情況要有正確的認知。比如要從港口條件、在交通中的獨到地位進行總體評價。
2.跨境貨代行業行業運營能力分析
港口是多種運輸方式的交匯點,主要的運輸方式共同構建了以港口為中心的運營網絡。所以跨境貨代企業要與本企業發展相關聯的運輸方式所承擔的貨物數量進行比較。
3.港口基礎設施分析
港口的基礎設施有泊位、航道、堆場、裝卸設備、作業船舶等。對港口運營現狀、裝卸設備的數量、泊位的靠泊能力、堆場的容量等數據要進行逐一分析。
(二)跨境貨代行業的腹地分析
腹地分析是指港口進出貨物的數量。腹地貨物結構一般比較穩定,但如果腹地區域經濟狀況良好,經濟持續發展或者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那么腹地區域的貨物也會逐步發生改變。
腹地分析一般以省份為單位,分析進出港口貨物的數量、品類、占經貿的比重、占吞吐量比重或者不同運輸方式的承運比重,可以找出重點省份及其貨類。
[1]張鐸,張耀平,等.跨境貨代行業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包鍵民.貨運現代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趙國杰,于海洋,等.企業發展戰略的選擇[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4]徐二明.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
[5]趙春明.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宋華,胡左浩.現代貨運與供應鏈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秦 明(1987—),男,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國際物流、國際經貿、物流管理。(江西南昌 330000)
[責任編輯:黃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