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翀
淺析工業設計專業構成藝術課程教學
陳 翀
構成藝術是任何藝術和設計的基礎理論,它存在于一切藝術和設計的任何角落,對構成藝術的起源、構成藝術教學的現狀予以分析,重點解析工業設計專業構成藝術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就基礎課程在學科里的重要性發表了個人的見解。
構成藝術;設計教學;工業設計
構成藝術課程的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造型學院的成立及學院提出的教學改革,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思想一直影響著世界設計的發展,被譽為 “現代設計的搖籃”。它主張藝術與技術相結合,提出的藝術教育口號是“藝術與教育的新統一”,在工業機械化大生產時代需要具備充分的能力去運用所有科學、技術和美學的資源,創造一個能滿足人類精神與物質雙重需要的新環境。包豪斯學院開設的課程奠定了藝術設計構成課程教學的基石。
構成教學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中國,最初以講座的形式,8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初步規模,我國各類藝術類高校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等相繼開設這門課程,構成藝術課程以三大構成形式成為各個藝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平面構成是設計的基礎,色彩構成是設計的內容,立體構成是設計的形式。隨著設計學科的發展,三大構成教學在各個高校已逐步進行改革,部分高校已把課程名稱改為造型基礎、二維設計基礎、三維設計基礎、構成藝術等,大大的拓展了藝術設計的視覺領域,豐富了設計創作思維和表現手段。
當今構成藝術教學,一方面既要延續以往三大構成的科學體系和成熟理論,同時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現代數字化媒體等設計手段,不斷創新;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在課程上進行適當調整,每個專業特點的不同,構成藝術課程側重點也應該不同,同時針對專業性質結合不同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意表達,激發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及熱愛,實現設計思維的初步建立,為高年級專業課及將來的設計之路打下扎實的基礎。結合工業設計專業,構成藝術教學的探索與思考為幾個方面:
(一)設計基礎理論教學
構成藝術教學中,理論教學傳授學科知識基礎,使學生明白造型原理,探究美學法則,掌握設計元素的組合,通常意義下的構成藝術課程往往是在二維空間里完成的造型練習,點、線、面就是構圖元素,學會運用重復、漸變、發射、特異、近似、對比、肌理等構成原理把點、線、面合理的編排在二維空間中,在構圖設計中結合美學形式美法則,以和諧、比例、節奏、韻律、對比、夸張、多樣統一的形式科學合理的編排畫面,達到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藝術畫面。通過這樣的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造型能力,教學過程中除了演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之外,結合知識結構特點,采用廣告設計、海報設計、標志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包裝設計的經典案例,解釋分析構成原理和美學法則在現代設計里的運用,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學生對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意思維能力的培養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句話明顯告訴我們,豐富的想象力對于一個從事藝術設計的工作者來說相當于其靈魂的象征,缺乏想象力就好比一個人缺少了靈魂一樣,在藝術的道路上將寸步難行。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意思是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藝術創作的原型和素材,如果缺少了對生活的了解、熱愛和好奇,那就脫離了現實,更談不上所謂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我總是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細致觀察生活,觀察身旁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通過觀察生活,從中收集素材,才可以啟發靈感,讓設計作品貼近生活,具有人情味。同時在教學環節,善于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和開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完善設計思維,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進而完成每一項設計任務。
(三)專業培養方案課程的設置
構成藝術課程作為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應該在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課程(比如素描、色彩課程)修完后開設,同時又與相關的專業基礎課程圖案設計、圖形創意設計、產品手繪表達、產品語義表達、交通工具設計、家具設計課程有機聯系起來,使構成藝術作品同時具備現代設計所需要的視覺藝術感,圖形趣味性和藝術表現力。因此這門課程在修訂教學培養方案時設置在大一下學期及大二上學期較好,藝術設計學本身就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的相關學科非常廣泛,重視學科之間的交叉互動性,它們是一個具有完整性的有機聯系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為培養具有創意思維的設計人才提供保障。
(四)造型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認知一切形態的基礎來源于點、線、面。運用合理的點、線、面塑造形態,掌握產品設計的外觀表現。學會色彩的配色原理,熟悉色彩的搭配技巧,通過大量的色彩練習,培養學生的色彩感覺,結合色彩心理學,使學生掌握在未來的產品設計中如何運用好看的配色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且使產品在市場得到企業和用戶的共同認可。構成藝術的教學包含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學習,平面及色彩是二維空間的表現,而全方位的造型能力離不開三維空間的形態練習,三維空間的形態需把握材料、結構、工藝三個不可缺的因素,通過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在研究三維形態的實踐環節中,掌握力學原理,材料性能,材形、材性的區別,在了解形態基礎、構造原理、材料應用和工藝技術的同時,善于分析、組織和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循序漸進地完成不同目的、不同階段、不同過程要求的形態練習課題,以此掌握造型規律和造型方法。
(五)藝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
藝術是感性,技術是理性,作為培養工業設計人才的構成藝術基礎教學,除了賦予學生藝術的表現力,還需結合現代高科技技術培養人才。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在藝術設計及實際藝術實踐中,有扎實的手繪表達能力和電腦設計操作能力,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發明,掌握技能,藝術、技術和實踐相結合,依照設計程序專業知識進行設計作品的創作。
(六)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在構成藝術教學中,除了對現代設計的學習之外,還需堅持對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的學習、研究、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藝術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啟發學生自覺自發的去研究中國傳統藝術,收集中國傳統裝飾壁畫、裝飾紋樣、吉祥圖案、民族服飾、古代建筑、古代工藝技術的素材,挖掘潛在的創作靈感,把中國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的產品設計當中,表現產品的文化內涵。為培養未來成為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有超前創造能力、技能熟練的優秀工業設計師奠定扎實的學科基礎。
以上論述是對工業設計專業10余年構成藝術課程教學的一些心得體會,目的是想更好地完善和發展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更好地為高年級專業課教學服務,培養具有堅實的設計基礎知識、良好的創意思維、熟練的設計表現能力、敏銳的設計創新能力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人才。我們應該認識到構成藝術課程在專業學科中的重要性,只有重視這門課程在當今設計中的不可替代性,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不斷地更新完善教學內容,體現基礎課程教學的意義。
[1]柳冠中.綜合造型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陳會利,高友飛.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構成藝術課程教學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1,(7).[3]莊德紅.對工科院校工業設計造型基礎教學的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9,(1).[4]宋國秋.構成藝術基礎教學中綜合造型能力的培養[J].工業設計,2016,(11).[5]王雪青,鄭美京.二維設計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陳 翀(1980—),女,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學、產品設計。(江西南昌 330032)
[責任編輯:黃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