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介
1978年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是,不當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如霧霾就是其中之一。江西農業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姜木枝在《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哲學解讀》一文中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很多會議上、不同場合作的報告里或在不同地點調研中,提出了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新思想、新見解、新論斷,具有豐富的哲學內涵,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雷揚在《淺論“四個全面”理論的科學性》一文中認為,“四個全面”既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又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出高度的科學性和鮮明的人民性。科學性與人民性是辯證統一的,科學性是人民性的前提,人民性是科學性的目的,二者統一于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問題導向在黨建研究中意義十分重大。寧波市委黨校副教授、博士楊新紅在《黨建研究要突出問題導向》一文中認為,以問題為導向扎實推進黨建研究創新,是擺在黨建研究者面前一項重大的任務,需要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上加以把握。
由朱虹作詞、田信國作曲、張也演唱的歌曲《風流江西》一經推出,就引發了社會熱烈的傳唱與討論。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后何世劍等在《歌曲〈風流江西〉的文化闡釋》一文中指出,《風流江西》熱情謳歌了江西八位歷史文化名人及其功績,處處彰顯出江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創新地激活了古詩詞音樂吟誦傳統及形式,自覺傳承了古代“集句”詩性智慧,大力弘揚了中華“雅樂”美學精神。
在當今時代,研究大學生村官心理是否和諧具有重要意義。上饒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黨總支副書記余秀華在《影響大學生村官心理和諧的因素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研究》一文中指出,影響大學生村官心理和諧的因素表現在:大學生村官心理構成要素上的協調性不夠,為人處世上的理智性認識不足,心理體驗上的工作愉悅性不高。大學生村官心理和諧培養的關鍵是調適與塑造相并存,注重自我營造心身和諧的境界,加強“三重素質”,提升五種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優化大學生村官成長環境,培養大學生村官的社會責任感,為新農村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