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菊云
井岡山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傳播路徑探析
鄧菊云
在物質追求瘋狂,精神內涵匱乏的今天,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井岡山紅色文化越來越陌生,對艱苦奮斗精神越來越淡化,對于實事求是本質漸行漸遠,為了激勵高職學生傳承和弘揚井岡山紅色文化,借助新媒體網絡、思政課堂教學、紅色校園文化建設三個傳播平臺,探析井岡山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播路徑,讓紅色文化教育植入于高職院校教育中。
井岡山紅色文化;高職院校;傳播路徑
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西調研,重上井岡山,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年正值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90周年,高職院校應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井岡山精神,努力傳播井岡山紅色文化,讓井岡山紅色文化植入年輕學生的血液。
新世紀以來,井岡山紅色文化在大學生心中越來越陌生,如果僅依靠傳統媒體的宣傳,它的發展和傳播將受到極大的限制。如今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新媒體正在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只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改變宣傳方式,才能更好、更快、更廣地發展和傳播井岡山紅色文化。高職院校的宣傳工作者可以建立多樣化的網絡宣傳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飛信、QQ群、手機APP軟件和紅色網站等,向高職學生提供便捷的網絡渠道,方便學生隨時隨地接受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網絡信息。新媒體以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去接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采用圖文并茂、風趣幽默的形式傳播井岡山紅色文化,可以提升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并引導青年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井岡山紅色文化是革命年代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通過新媒體的互動實現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信息接受者可通過自己最直觀的感受來理解井岡山紅色精神。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形式上以說教為主、活動為輔的形式,克服了傳統媒體沒有自主權和參與權等缺點,同時融各種新聞傳播工具的優勢于一體。新媒體的互動性傳播縮短了學生與信息的空間距離,學生可以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和參與者。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傳播人員可根據實際積極調整傳播方式,利用多樣的交流工具和信息發布平臺,隨時隨地進行紅色文化的信息交流,形成多向互動的關系。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互動,要根據時代的需要而不斷在內容、形式上創新,才能在第一時間吸引青年學生,為青年學生傳播正能量,大型實景演出劇《井岡山》即是一個典型代表。九十年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開辟了中國革命第一個紅色根據地,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目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指出:“希望井岡山能成為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圣地。”如今,每年有近百萬游客匯集井岡山,參觀、學習、接受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形成紅色旅游熱潮。《井岡山》大型實景演出劇史詩般地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人們置身于九十年前井岡山革命斗爭的真實情境中,其思想性、藝術性、歷史性引起了巨大反響。演出分為序和五個樂章:序《血》、第一章《旗》、第二章《燈》、第三章《情》、第四章《火》、第五章《路》,在紅軍后代井岡兒女的敘述中展開,進程中體現人物細節,以人性化的敘事結構給人以親近感和頭尾呼應的完美感。
隨著信息化高速發展,全民參與意識提高,新媒體的高效及時性、開放透明性凸顯的尤為重要。新媒體技術使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能主動被青年學生獲取和了解,使紅色文化能更為迅速的傳播和普及。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在時空方面的缺陷,如報刊、電視、廣播時效性差的缺點。新媒體能夠實時發布井岡山紅色文化新動態,青年學生既能了解事件始末,又能參與評論。如今,只有緊緊依托特色媒介,才能更有利于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井岡山紅色文化承載著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井岡山紅色文化是江西德育工作的資源寶藏,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應充分利用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井岡山紅色文化傳遞給青年學生。
首先,通過《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課程系統地傳遞井岡山紅色文化。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深入傳播井岡山紅色文化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讓井岡山精神和井岡山紅色文化走進高校課堂,2016年8月26日,在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集體備課培訓班會議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決定在全省高校開展“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教育教學活動。要求各高校開設《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課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應當通過該課程的課堂與實踐教學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傳遞井岡山紅色文化,引導青年學生鑄牢堅定理想信念、傳承艱苦奮斗本色、激發創新創業勇氣、擔當歷史新使命等。
其次,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傳遞井岡山紅色文化。例如安排學生課外觀看音像片:音樂舞蹈史詩 《井岡山》、《井岡豐碑》、《理想信念高于天》等;要求學生課后閱讀與井岡山紅色文化有關的著作和文章:《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利用暑期組織學生進行井岡山紅色文化遺址采風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上井岡山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思想洗禮,回憶過去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等。
時代呼喚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的參與和奮斗。傳承井岡山精神,傳遞井岡山紅色文化,這有助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定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艱苦樸素的美德、開拓進取的意識、剛毅堅定的意志、拼搏奉獻的追求;有助于大學生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引導創新追求、塑造創新人格。
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政治信仰,提升道德素質,有助于豐富大學生人文教育內容,引領校園文化健康發展。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是潛在的,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高職院校要積極營造井岡山紅色文化氛圍,讓青年學生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井岡山紅色文化熏陶,影響青年學生的政治立場和道德素養。讓井岡山紅色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有很多實質性工作可做。
第一,舉辦紅色文化合唱大賽。例如,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江外院”)從2007年至今院團委每年5月都會主辦“紅五月大合唱比賽”活動,主題有“紅色故土·綠色江西”、“以信仰之旗,凝聚青春力量”、“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等,合唱的節目與井岡山紅色文化緊密相連,例如 《又唱請茶歌》、《把一切獻給黨》、《十送紅軍》、《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斗》、《井岡山上太陽紅》、《好一個杜鵑花》等。青年學生參與合唱的人數占年級人數的20%,他們通過一曲曲膾炙人口的頌歌,一聲聲激情澎湃的曲調,引領廣大師生穿越時空隧道,回溯紅色歲月,沐浴繁榮昌盛,展望美好未來,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面貌,激發了大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熱情。大賽的舉辦,使青年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熏陶,接受井岡山革命精神的洗禮,激發了青年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熱情,豐富了校園文化,傳遞了井岡山紅色文化。合唱大賽的舉辦也充分展示了學生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團結奮進、樂觀自信的精神面貌,有利于青年學生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優秀品質、培育愛國情操、堅定理想信念。
第二,舉辦井岡山紅色文化主題宣講活動。例如,2017年3月,江外院組織35名優秀大學生赴井岡山開展為期四天的集中培訓,學生培訓回校后,隨即成立“紅色文化宣講團”,開展主題“紅色基因代代傳,青春井岡行”的宣講活動。在宣講中,宣講團成員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基本概況、毛澤東引兵井岡的過程、井岡山斗爭的歷史經驗等多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井岡山精神的起源與發展,并詳細講解了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引領、指導。通過宣講,五位宣講員娓娓道來,把復雜的歷史事件講得清晰易懂,生動地傳播了井岡山紅色文化,為江外院師生帶來了一堂深動的歷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
第三,舉辦井岡山紅色文化專題講座。例如,為進一步引導青年學生弘揚井岡山精神,傳承和激活紅色文化基因,2016年11月29日,江外院舉辦了“江西紅色文化與井岡山精神”專題講座,講座老師通過對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性、內容的原創性、分布的廣泛性和歷史的見證性等特點給學生們做了詳細講解。在江西紅色文化講解的基礎上,引入“井岡山精神”,從“井岡山斗爭歷史、井岡山精神內涵、井岡山精神時代價值”三個方面深刻地解讀了“井岡山精神”。用深入淺出的講解,通俗易懂的道理,將歷史史實和理論知識巧妙結合起來,使同學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是井岡山不倒的精神支柱。通過專題講座,廣大青年學生對井岡山精神和井岡山紅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引導青年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賦予井岡山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總之,井岡山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紅色文化資源。繼承優秀的革命傳統,弘揚寶貴的井岡山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高職院校教學資源,既是充分利用文化資源進行特色教育的有益嘗試,也是貫徹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體現。高職院校在傳播井岡山紅色文化的路徑探索中,要不斷創新,利用好網絡、思政課堂、校園文化等傳播平臺,讓井岡山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得到持續有效的傳播。
[1]劉宇祥.習近平三上井岡論井岡山精神[J].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6,(4).
鄧菊云(1978—),女,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99)
2016年度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井岡山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播研究”(YG2016154)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