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煥然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有效性提問即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質疑、不解、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并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在課堂提問中,注重提問的啟發性,興趣點,關鍵句,發散性。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設計,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提問的技巧,讓有效的提問成為我們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把金鑰匙。
關鍵詞: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提問,作為教師常用教學手段,在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因此,提問的技巧和問題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有效性提問即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質疑、不解、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并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語言王國里遨游;有效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找準契機,精心設計,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才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有效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自我探索,而無效的問題容易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更有甚者會對提問產生恐懼情緒。可以這樣說,問題的有效性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教學生將漢語字、詞、句進行熟練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而啟發性的提問是最能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值得我們為此花精力去設計。
例如,有些文章,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對學生的理解就會有阻礙。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魯迅先生說:“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是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理解深層次的東西呢?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1)從字面上看,這句話是說什么?
(2)聯系魯迅先生說這話時的時代背景,這句話還有什么更深刻的含義?“四周圍黑洞洞”指什么?誰又會“碰壁”?
(3)魯迅先生說這句話時心情怎樣?
通過討論,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還能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句雙關語,激起了他們對黑暗舊社會的憎恨和對魯迅先生堅韌的戰斗精神的崇敬,及自己對人生和信仰的追求。這樣的提問,既做到了以文為本,使學生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又使學生的思維跳出了語言文字的圈子,去直面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社會背景,激發了學生更進一步的求知欲望。
二、有效的課堂提問問在興趣點
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點提問,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十歲左右的孩子,興趣更是他們學習的動力。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問,盡量發掘他們的興趣點,激發他們探究的樂趣。
如:教《水上飛機》 ,教師提問:飛機在天上飛行,輪船在海上航行,課文中的飛機卻能在水里飛行,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就能興趣盎然地進入課文學習。又如:教《愛迪生孵小雞》一文時,教師可這樣提問:愛迪生能孵出小雞嗎?學生回答:當然不能,那么,課文為什么要寫愛迪生孵小雞呢?另外也可以激發引導學生在對他們感興趣的地方提問,如:學生在學《石榴》一文時,就會有學生提問:石榴花又不是人,課文為什么要寫石榴花開得“熱鬧”呢?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采用的擬人的寫作手法就有了深刻的感悟。
三、有效的課堂提問善抓關鍵句
每一篇文章都有關鍵性的句子,如中心句,過渡句,總起句,總結句,還有含義深刻的句子等,課文中有的關鍵句可以點明中心,起警策全文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抓住這樣的警句,可令孩子們“令其善誘,誘于審問”。讓孩子學會捕捉文章中關鍵性的詞句是學會閱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們在文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閱讀文章時,如果抓住這些句子往往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閱讀效果。
如教學《香港,璀璨的明珠》時,圍繞“香港,真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問:什么是璀璨無比?為什么說香港,真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連貫地進行一系列的追問,把整個文本的內容融會貫通,然后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以上問題深入閱讀課文。
四、有效的課堂提問注重發散性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采用發散式提問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采取發散式提問進行教學呢?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常規。人們在理解知識過程中由于習慣運用某種思維方法而產生一種定勢心理,因此應激發學生獨立地有主見地思考問題。這就不能用固定模式限制學生,只要學生思路正確,答案合理,就應該允許有多種看法存在,答案可以百花齊放。其次,教師要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設想幾種可能性。
如教學《烏鴉喝水》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發散點:烏鴉真聰明,會想出好辦法,喝到瓶里的水,我們小學生更聰明,大家動腦筋想想還有哪些方法能讓烏鴉喝到水?這樣一問,激活了學生思維,全班學生紛紛發言,學生想出一系列辦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領域。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教師,要靈活應用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在語文新課標的背景下,循著“問題”貫穿教學始終的這一路線,讓教育生存并發展下去。“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這是《學記》中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應努力的方向。我想,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于語文課堂有效性提問也應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設計,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提問的技巧,讓提問成為我們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把金鑰匙。這樣,才能真正建構起求真務實、清新活潑、充滿人文性的和諧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