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婷
摘 要 本論文主要針對2015-2017年課標云南卷高考化學有機選擇題部分的異同做出分析,并提出教學參考意見。
關鍵詞 異同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有機選擇題是高考課標卷中的保留題型,屬于考生必須落實的知識點和題型。分析比較2015-2017年題目,有一些內容在試卷上連續出現,但是考查形式發生較大改變,值得注意。
1試題共性
有機選擇題部分2015年課標II卷、2016年課標II、III卷(2015年只有課標I、II卷,2016-2017分別有課標I、II、III卷,其中云南省參加除I卷以外的試卷選考)均安排兩個題目,共12分。其它共性問題:
1.1同分異構體
例題1、(2015年課標II卷,11題)分子式為C5H10O2并能飽和NaHCO3,溶液反應放出氣體的有機物有(不含立體結構)
A.3種B.4種C.5種 D.6種
例題2、(2016年課標II卷,10題)分子式為C4H8Cl2的有機物共有(不含立體異構)
A.7種 B.8種 C.9種 D.10種
例題3、(2016年課標III卷,8題)D.乙酸與甲酸甲酯互為同分異構體
上述試題不論題型還是內容知識點都非常接近,均為含氧衍生物的同分異構問題,其中兩年的試題不約而同涉及羧酸。2017年課標II、III卷均未在選擇題出現同分異構考點,預計2018屆高考題會重現。2017年課標I卷和2016年課標II卷都考察了二元取代問題,因此2018屆同時需要重視二元取代問題的落實,
1.2考察對象的基礎性
例題1、(2016年課標II卷,8題)下列各組中的物質均能發生加成反應的是
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
例題2、(2016年課標III卷,8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烷室溫下能與濃鹽酸發生取代反應
B.乙烯可以用作生產食品包裝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在甲酸甲酯互為同分異構體
例題3、(2017年課標卷II,10題)下列由實驗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實驗A:將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終變為無色透明;結論:生成的1,2—二溴乙烷無色、可溶于四氧化碳。實驗B:乙醇和水都可與金屬鈉反應產生可燃性氣體;結論:乙醇分子中的氫與水分子中的氫具有相同的活性。實驗C:用乙酸浸泡水壺中的水垢,可將其清除;結論: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實驗D:甲烷與氯氣在光源下反應后的混合氣體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結論: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例題4、(2017年課標III卷,8題)
C.環己烷與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鑒別
D.水可以用來分離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上述試題中,考察對象均為高一教學的基礎對象,出自教材,體現有機化學基本原理和基本性質的考察,值得老師深思調整教學思路,不要盲目貪多貪難。
2試題變化
(1)題型變化:2015-2016兩年,均為2道選擇題,共12分。2017年縮減為1道選擇題,共6分。分值、題量在減少。
(2)范圍變化:2015-2017三年,知識點越發分散,2015年集中考察相對單一的有機物和知識點,從2016年開始涉及多種物質及其相關物理、化學性質和應用。尤其2017年,涉及甲烷、乙烯、苯、苯的衍生物、乙醇、乙酸、油脂、糖類的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包括物理、化學性質的雙重考察,還涉及物質檢驗、分離,學生復習難度加大。
3教學建議
3.1重視基礎
2015-2017年課標卷有機部分雖然有變化,但是完全立足于日常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考察,教學不用貪多,應要求學生把基本物質、基本反應類型、基本斷鍵及連接情況分析清楚。萬變不離其宗,落實基礎。
3.2重視考綱
3.2.1 2017年考綱
原文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能正確書寫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掌握常見有機反應類型;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的結構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應用。
3.2.2考題對應
考察對象集中在考綱提到“掌握常見有機反應類型”和甲烷、乙烯、苯、苯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糖類、油脂的主要性質考察。試題和考綱的吻合度相當高。
3.3關注試題變化,調整復習策略
重視教材典型實例的教學落實,不要盲目過分依賴參考書,更不能無限加深難度。但是復習涉及面要廣,要細,同等程度落實物理、化學性質及重要應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考試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刑其毅,裴偉偉,徐瑞秋,裴堅.基礎有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