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沐春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晉中 030600)
課改前提下基本樂科教學研究情況分析
周沐春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晉中 030600)
基本樂科是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俗稱小三門)的總稱,在2006年以前,這三門課程是分為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兩個科目分別進行教學的。2006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指導綱要》正式出臺,標志著在我國盛行將近一個世紀的樂理視唱練耳分科教學模式的終結。自綱要出臺至今的10年間,關于基本樂科課改后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問題的研究探討,一直方興未艾。本文正是基于這一前提,對課改10年來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研究的成果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分析,以期在眾多研究成果中的找到一定的規律,從而能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思考基本樂科教學改革的現狀和未來,更好的服務于這一學科。
課改;基本樂科;教學動態;研究;思考
課改10年以來,關于基本樂科的整合教學研究,可以說是碩果累累。其研究成果包括教材、論文、論著等形式。本文以中國知網上自2006年開始至2016年十年中所發表的相關論文為基本依據,以教材教輔為參考,結合當今一些主流教育機構的教學觀點,通過歸納整合,試圖找出目前在基本樂科教學研究領域的一些研究規律和動態。由于所接受的信息有限,也許不能全面反映出基本樂科改革后教學研究的全貌,但基本反映出當前的研究現狀仍然可期。
筆者分別以“基本樂科”和“樂理視唱練耳、整合”為篇名關鍵字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課改十年以來累計發表相關論文,前者共計25篇,后者共計100篇.兩者相加共計125篇,相關碩士論文共計12篇。在這些論文中,大部分是關于課改后基本樂科教學法革新的相關論述。其中,還有部分論文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規律、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現將2006--2016年間發表胡相關期刊論文情況列表如下:

年度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篇數8 4 15 8 16 13 14 11 23 12 16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課改的十年間,相關研究呈現出曲折增長的模式。但總體還是呈現上升趨勢的。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研究成果呈現出井噴的形勢。筆者認為,這與相關領域進行的多次課程研討、學術交流等活動密切相關。研究者們開始重視基本樂科的滲透和整合教學,并將其真正貫穿到自己的教學行動中,同時,隨著相關領域獲得碩士研究生文憑的人數不斷上升,整體研究水平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在統計的12篇相關碩士論文中,大部分是來自于師范院校的畢業論文,其中,福建師范大學最多,共有4篇,哈爾濱師范大學3篇,湖南師范大學2篇,河北師范大學2篇。音樂學院占比較少,僅有一篇,是武漢音樂學院鄒怡寧同學的《音樂專業基本樂科分級教學研究》。
除了論文之外,相關的論著以及教材教輔也如雨后春筍般先后出版。筆者統計了十年間出版的相關教材及論著,涉及高師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的共有17部(不包括學前教育和音樂舞蹈方向)。其中,07年1部,08年1部,09年3部,10年4部,11年1部,13年1部,14年1部,15年3部,16年2部。
通過對課改后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的相關論文論著進行梳理分析,筆者將研究方向大致歸為三類:教學探索類、教材教輔類、理論評論類。下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分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論文論著加以評述。
這里的教學探索專指與課改以來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相關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與教學實施等相關方向的探索與研究。如陳芳:《高等師范音樂院校基本樂科課程目標探究》,《集美大學學報》2006年6月刊;李亞培:《樂理,練耳與視唱的關系——淺談提高基本樂科的方法》,《大眾文藝》2010年12月刊;秦婉麗:《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的教學初探》,《大眾文藝》2011年1月刊;潘艷君:《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教學的探討--以兩部教材為例》,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6月碩士論文;宋超,湯潔:《高師基本樂科教學模式取向分析》,《音樂天地》2013年8月刊;廖予寧:《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教學的分析與運用》,《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等。
在教學探索這一類論文中,有關整合教學理論的可行性研究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此類文章進一步解析了高師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的優勢和可行性,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如楊天宏《論高校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及教學》一文中所述:“這兩門功課的整合有助于打破樂理教學與視唱練耳長期分離的現狀,推進音樂教學的創新……有助于學生多渠道認識與學習音樂,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感知、理解、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①
另外,有關整合教學中的教學方法研究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此類文獻以整合教學為基本背景,探索了在課改前提下基本樂科教學的新目標、新要求、新手段。這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運用多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鞏固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如李艷在《淺談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教學》一文中談到:“新課改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②
教材教輔是在課改的前提下編寫的以整合教學為目標的工具書或理論研究論著。如:陳雅先:《樂理與視唱練耳》,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年版;王斌:《基本樂科強化訓練教程》,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版;薛首中:《基本樂科》,中國海關2008年版;曾麗明:《基本樂科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郭萌黎:《音樂數字化聽覺訓練》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年版;丁凱:《樂理與視唱練耳》,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周燕:《基本樂科實用研究》,吉林大學2015年版;崔依凡:《樂理與視唱練耳》,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等。不同于以往,這些教材大多數將樂理視唱練耳的課程進行了充分的整合,如陳雅先《樂理與視唱練耳》這本教材就采用了混編的方法,全套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共四篇十六章六十四小節,每章相對獨立又互相影響,每小節都包括“感知與表現”和“理論與聽覺分析”這兩大模塊,每篇后面都有復習綱要,鞏固和檢驗學習效果。可以說,這部教材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系實踐的編排原則,是課改后的第一部整合教學的范式教材,在我國整個視唱練耳教學歷史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理論評論類指的是包括基本樂科教育美學、心理學、文化學、教材教法評析等類別的論文論著。如陳雅先論著:《當代中國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文化與教學思想》,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年版;陳芳:《認知心理學視域下的基本樂科課程教學》,《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4月刊,吳雅蓉《闡釋,反思,重構--淺議〈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的整合》,《藝苑》2008年4月刊,董捷:《在高師〈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中對審美意識的培養》,《大眾文藝》2011年3月刊。陳艾:《對國內三套〈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的分析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潘艷軍:《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教學的探討——以兩部教材為例》,湖南師大201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等。
在這一類研究成果中,對教材的評論和研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江麗娜的《對陳雅先〈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研究》一文中提到:“這套教材以現代教育心理學為指導,在課程內容組織上采用螺旋式的課程設置方式,運用中小學課程標準中的‘感知與表現’、‘理論與聽覺分析’與大學中的兩門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有效銜接起來,使之合理地整合成一門課程。”③
課改十年來,高師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的研究方法多運用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得出結論,無論哪種研究方法,都為我們后續研究提供了寶貴經驗。在這些研究中學者們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整合教學的實施、整合教學后教學模式的調整這兩個方面。
整合教學自課改綱要出臺到全面的貫徹執行,經歷了較長的過程。按照教育部的規劃,首先在國內45所本科教師教育專業中開展試點,以此為輻射帶動整個師范音樂教育基本樂科的教學改革。時至今日,大部分師范類基本樂科的課程設置都采用了整合教學的方式,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在整合教學的具體實施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貌合神離”
所謂整合,其初衷是將三門課程充分融合滲透,彼此聯系,使用兩門課程共同學習的教學方法,達到理論與實際音響的結合,以視唱帶動基本樂理的學習,在直接感官經驗中掌握、運用和鞏固各種樂理知識。④但很多學校雖然將課程設置合并了,表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依然是“兩張皮”,不僅沒有將二者整合教學,反而因為合并課程引起的課時量減少而不得不壓縮教學時間,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2.教學資源不足
教學資源包括師資、教材、教具等教學硬件和軟件設施。整合教學之后,以前兩門獨立課程合并為一門,師資上首先有了較大的調整。以往一些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不得不轉帶別的課程,造成了師資的流失和偏廢,而負責基本樂科課程的老師們也不得不去適應新的教材教法;合并之后教材的選擇也是各家各養,沒有統一的標準;教具教輔材料的準備也沒有及時更新,使之更符合理實結合的需要……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導致教學資源暫時性的缺乏,需要不斷的去完善。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建立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程序,是教學理論付諸于教學實踐的過程。它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反饋等等教學環節。由于課程的整合,教學設計的思路也應該相應作出調整,應根據課程目標,搭建一個盡可能寬廣的,使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相輔相成的平臺,使基本樂科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在形式與內容上獲得統一。⑤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由于教學目標的改變,也應順勢而為,不斷推陳出新。
課改十年以來,有關基本樂科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獲得了廣泛關注。本文歸納總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雖不算全面,但也基本反映了當前研究方向和趨勢。
通過此次的歸納總結筆者得出如下結論:1.相關研究成果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說明研究者們對基本樂科課程改革越來越重視;2.教改不是簡單的課程合并,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3.教改涉及到教學模式的改革,因此,相關教學資源也應及時作出調整。4.教改不是一句口號,仍有許多趨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思考。
作為高師音教專業的必修理論課程,基本樂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觀念,第一時間掌握教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在教學中始終保持高瞻遠矚的姿態,以順應當前的教學要求。■
注釋:
① 楊天宏.論高校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及教學.大舞臺,2012,08.
② 李艷.淺談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整合教學.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5.
③ 江麗娜.對陳雅先《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研究.黃河之聲,2016,01.
④ 潘艷軍.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整合教學的探討-以兩部教材為例.湖南師范大學,2012.
⑤ 陳雅先.高師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02.
[1] 陳雅先.中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分”“合”科問題的實質與路向-以基本樂科為例.中國音樂,2012,04.
[2] 黃瓊瑤.在變化中發展的高師基本樂科-以高師教改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為例.音樂創作,2012,07.
[3] 宋超,湯潔.高師基本樂科教學模式取向分析.音樂天地,2013,08.
[4] 柴占紅.從《基本樂理》的角度探討與《視唱練耳》課程分與合的問題.大眾文藝,2012,12.
[5] 劉宇婷.普通高校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合并教學的研究與思考-以黑龍江省部分高校為例.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6] 周燕.高師音樂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合并初探.科技信息,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