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薇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江蘇 蘇州 215228)
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案例設計之芻議
田薇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江蘇 蘇州 215228)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改革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擺上了社會各個領域的“頭版頭條”.教師應緊扣課堂、緊貼學生、緊抓教材,設置精當、適宜、典型數學案例,發揮課堂案例推動作用,釋放出課堂教學的最大效能.
新課改;初中數學;課堂案例;設計;芻議
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需要時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振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參與者,升華學生的學習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預設進程中,緊扣課堂教學要求、緊貼學生主體實際、緊抓教材內涵要義,設置精當、適宜、典型數學案例,滲透和融入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最大可能地發揮課堂案例對課堂教學進程的推動作用,釋放出課堂教學的最大效能.案例設計看似簡單,實際凝聚和蘊含著教師的教學意圖、教材的教學要義.設計出好的數學案例,能夠對課堂教學效能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推進作用.
一是“文不對題”,聯系教材要求不緊密.案例是為課堂教學服務,是為推動教學進程“助力”,是為深入認知教材要點“加油”.但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案例設計時,缺少對數學教材的認真研究和綜合分析,未能找準和抓住教材的核心和要義,設計出與教材知識點內涵緊密相連的數學案例,導致所設計的數學案例與教材知識點之間“有間隙”,初中生難以從設計的數學案例中“窺探”教材內涵.
二是“蜻蜓點水”,反映教學要義不深刻.此種現象在課堂數學案例設計中經常存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教師課堂教學的責任心和教學素養.有少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預設數學案例,習慣于“吃現成飯”,不聯系該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羅列和設置,設計的數學案例難以準確反映本節課教學的要點和要義,浮光掠影,沒有典型性和深刻性.
三是“一視同仁”,緊扣主體差異不明顯.案例的設計需要學生主體進行領會或解析.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決定了教師課堂案例設計必須緊扣主體差異,體現要求層次.但很多教師習慣“胡子眉毛一把抓”、“大一統”的教學方法,設計出面向全體學生而要難度沒有差別的數學案例,導致出現要求忽高忽低,兩極分化的現象,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在不同基礎上的整體進步和發展.
四是“拿來主義”,照搬照抄案例不創新.少數初中數學教師教研教學不深,對已有的教學案例在具體運用過程中,不能結合教材要求、學生學情以及課堂教學實際,進行選擇和加工,而是“全盤采用”,不經認真研析和創新,致使所設置的數學案例難以起到推動、提升的功效.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案例設計的實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和努力:
一是設計的案例要生動精準,易于激發學習情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同時也是教學的核心和重心.初中數學教師設計教學案例,其目的就是要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具體預設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從初中生認知發展實際和情感發展規律觸發,抓住數學教材生活應用、歷史悠長等特性,將現實生活案例、名人大家軼事、趣味生活故事等融入其中,同時借助電腦、投影儀、網絡軟件等信息化多媒體,予以形象逼真、動態直觀的呈現,從而抓住初中生的心理,提升他們的學習情感.如“中心對稱圖形特征”一節課案例設計中,教師抓住學生對現實親切的心理特點,預設了“現實生活中廣告無處不在,廣告商標的設計,中心對稱廣泛應用于廣告商標的設計制作,往往以簡單的線條勾畫出生動、富于創意和內涵的作品”典型案例,并通過教學軟件和電視機、電腦配以動態畫面,讓他們在聲情并茂的直觀感受中提振起學習探知激情.
二是設計的案例要具有層次,助于推動主體進步.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學習認知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新課程改革中也明確予以提出,并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堅持整體性教學理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科學施教有效解決.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案例設計,不能只緊扣教材要義,還要兼顧到初中生認知差異,設計出層次分明、具有遞進特性的數學案例,讓不同層次學生群體都有發展訓練時機,都有“跳起來摘桃子”的時機,從而實現共同進步的目標.
三是設計的案例要動手操作,益于數學探究實踐.筆者以為,讓學生主體動起來、思起來,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加之新課改倡導培養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強的學生.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預設案例,應該深入貫徹新課改提出的能力發展要義,設計的案例不能簡單、簡便,而應該具有一點的動手探究特性,具有一定的思維探析難度,讓初中生能夠獲得一定的實踐錘煉和思維訓練,從而提高和升華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如“平行四邊形”教學中,該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是:“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對應的數學思想”.教師根據這一要求,設計了教學案例“已知:如圖,在ABCD中,E,F分別是邊AD,BC上的點,且AE=CF,直線EF分別交BA的延長線、DC的延長線于點G,H,交BD于點O.(1)求證:△ABE≌△CDF;(2)連接DG,若DG=BG,則四邊形BEDF是什么特殊四邊形?請說明理由.”這一案例需要初中生結合“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菱形的判定”等知識點內容,并采用“(1)由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得出AB=CD,∠BAE=∠DCF,由SAS證明△ABE≌△CDF即可;(2)由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得出AD∥BC,AD=BC,證出DE=BF,得出四邊形BEDF是平行四邊形,得出OB=O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得出EF⊥BD,即可得出四邊形BEDF是菱形.”的解決方法進行思路的推導和解析,從而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實現解題技能的有效訓練和提升.
四是設計的案例要靈活多變,利于調節課堂節奏.筆者發現,有不少初中數學教師在預設教學案例后,無論課堂教學環境,還是課堂教學情況變化與否,就按部就班、一層不變.而課堂教學之中,時常會發生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和認知沖突,這是就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機智,對所設置的包括教學案例在內的教學內容進行實時調節,針對初中生認知上出現的突發情況,對現有的數學案例進行及時調整和變化,保證教學案例與教學實情緊密相連,從而保證教學進程平穩有序,教學效能逐步提升.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課堂教學預設環節的案例設計活動,教師更要認真研析、精心設計,緊密聯系教材要義和學生要素,科學設置,高效設計,讓案例成為助推課堂學教活動的強勁動力.
[1]劉雪琴,陳偉君.重視數學概念教學 優化數學認知結構[J].吉林教育,2010(35).
[2]方祝英.談義務教育數學案例設計及其教學的策略[J].遼寧教育,2014(06).
[責任編輯: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9-0032-02
2017-07-01
田薇薇(1980.3-),女,江蘇省蘇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老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