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范開慶 本報記者 倪浩 ●馮國川

明天是美國傳統的購物季“黑色星期五”,各大傳統零售商紛紛出招與亞馬遜、易貝,Dealsea, DealNews等電商爭搶顧客。中國在十幾天前也經歷了一次購物狂歡。在中外電商與實體零售業融合與競爭并存的時代,傳統與現代的零售方式都在發生著改變。
美國: 線上線下還有一拼
電商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將繼續強勢。根據市場調查公司NPD 9 月的調查,亞馬遜是美國人首選的“購物狂歡場所”。而且,亞馬遜還在繼續擴張。據美國CNBC 網站22日報道,亞馬遜已經通知澳大利亞的賣家,準備開始接受23日的訂單。這是該全球零售巨頭首次公布在澳的銷售起始日。此前,澳大利亞人可以通過“海淘”來購買亞馬遜平臺的商品,但本地運輸網絡開通后,會大大削減國際運費成本。亞馬遜的到來給當地零售商帶來了不小壓力,面對電商的強大壓力,各實體零售商使出各種手段爭奪顧客。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1 日報道,為了盡可能多的吸引顧客,一些零售商正提前打折并強調產品不在線上銷售。另一些則對其最忠誠的顧客進行獎勵,或標示店內價格低于網上售價。《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觀察到,沃爾瑪和百思買等實體零售店在購物季來臨之前比較冷清,店員忙著整理準備出售的貨物,進店的顧客基本上是察看網上看中的產品以提前做好準備。沃爾瑪長期強調“每日低價”信息,并一直嘗試應用一套新的網上購物系統,該系統有時會故意使得商品的網上售價高于店內售價。現在,沃爾瑪網站上列出的某些產品會同時顯示網上和店內售價。
百思買允許人們在黑色星期五當天利用有效證件和郵箱現場申請信用卡,并享受百思買的優惠。今年,百思買首次于11 月初就推出數百項黑色星期五折扣,希望搶得銷售先機。采取同樣政策的還有9 月申請破產保護的玩具反斗城。連鎖超市Target 為避免去年假日銷售不佳的情形,推出數千種日常商品的折扣,并已取得顯著效果。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為在黑色周五當天能夠取得盡可能多的銷售額,各個實體零售商和電商的宣傳戰已進入白熱化, 網絡文章、視頻、電視節目,甚至廣播,都被商家用來播放促銷廣告。亞馬遜和Dealsea, DealNews 等電商早早的把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掛在網頁上的醒目位置。實體零售店除了散發廣告,也利用自己的網頁大力推銷。所有商家都在抓緊最后的時間利用一切手段為商品打廣告。
中國:零售巨頭擁抱電商
路透社22 日報道稱,法國零售商歐尚和阿里巴巴之間剛剛達成的合作關系,會讓其他孤軍作戰的零售巨頭舉步維艱,甚至可能導致家樂福退出中國市場。報道稱,阿里巴巴20 日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稱,將買入高鑫零售36%的股份。高鑫零售目前在中國總共有包括“大潤發”和“歐尚”品牌門店在內的446 家大賣場。路透社稱,這樣的強強聯合可能使其他零售公司萌生退意。例如,家樂福數年來一直試圖強化在華業務,但面對本土業者和活躍線上市場的競爭,家樂福第三季營收下降5.4%。
有分析師指出,西方零售業者都是通過與本土零售商的合作才在中國市場成功立足,例如歐尚和高鑫零售;與此同時,線下和線上合并也是一個選擇,例如沃爾瑪和京東、歐尚和阿里巴巴,如果不能迅速建立合作關系,家樂福可能會出售中國資產。
中美零售格局不同
《金融時報》此前援引伯恩斯坦研究所分析師觀點稱:“中國正在經歷一場革命,在這一過程中,線下零售不是作為抵抗者或受害者,而最經常地成為電商的合作伙伴。”普華永道咨詢分析師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正搶在老牌零售商前面解決供應鏈、物流和浪費等巨大的后臺問題,中國1.3 萬億美元的食品雜貨市場重新洗牌的時機已經成熟。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的線上電商發展的速度遠遠高于線下實體零售,現在阿里和京東幾萬億的交易額,已經成為巨型鯨魚,而年營銷額最高只有幾百億的線下零售企業相形而下就是一堆小魚。”莊帥稱,這種情況在美國正好相反,始于上個世紀40 年代,美國線下零售一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現在銷售額達四千多億美元的沃爾瑪則是零售企業的鯨魚,最大的線上電商亞馬遜則一直處于線下零售的夾縫中生存。“現在來看,美國的電商無論是在規模上,配送物流,還是購物體驗上,都與中國電商差距較大。”▲
環球時報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