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焱秋
【摘 要】“戲曲觀眾”是作為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提出來的,它不單指那些進入劇場實地觀看戲曲演出者,還包括那些雖未進入劇場但對民族傳統藝術有一定興趣和認知的“潛在觀眾”,以及那些具有民族性審美心理素質卻又有待接受戲曲藝術啟蒙的“未來觀眾”。
【關鍵詞】戲曲;觀眾;市場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044-01
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文化娛樂形式激烈競爭的現狀,戲曲如何繼續贏得觀眾,是新世紀民族傳統演劇藝術能否存活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探析新時期戲曲觀眾審美心理的定勢及其變異,不僅對戲曲藝術擺脫現狀有所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為未來新型戲曲藝術的創作提供參考。
作為詩、樂、舞等古老藝術形式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高度融合,傳統戲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心理尤其是道德意識的藝術載體。在民族傳統文化心理的深深浸潤之下,傳承至今的戲曲藝術不但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孕育出具有獨特審美趣味的中國觀眾。這種獨特趣味,就是要求戲曲在內容上能容納和滿足觀眾善惡分明的道德感,在形式上能契合觀眾情感化的心理程式,倫理化的情感滿足作為民族審美心理結構中的關鍵一環,已成為最基本的大眾審美訴求。“落難公子與小姐,私定終身后花園;有朝一日中狀元,夫妻相和大團圓”——這一類老套的傳統戲曲題材,雖自近代以來就曾無數次受到新派人士的猛烈攻擊和批判,卻仍因普通觀眾的喜聞樂見而流傳不衰。
例如我們鹽城市淮劇團創作改編的《春月奇情》就是一部“才子佳人”戲。描述水鄉秀女淮南秀才青梅竹馬,然而有情卻難成眷屬。全劇情節曲折,人物命運跌宏,雖出乎意料,細思量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回味無窮。該劇榮獲了第四屆江蘇省淮劇藝術節優秀演出獎、伴唱獎和伴奏獎。獲得了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其次,在戲曲觀眾的傳統審美心理中,除了善美合一的主導是審美訴求外,還積淀著的另一種比較穩固的心理因素,這就是一種追求性情愉悅的文人情懷。雖然從整體上講,戲曲是一種大眾的藝術,但若沒有文人積極介入,戲曲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都無從提高。正是關漢卿、王實甫、湯顯祖等大文學家的加盟,才使古代戲曲藝術的文學價值得以凸現。雖然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從表演的角度對所謂“案頭文學”頗有微詞,但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等杰作的藝術價值。這類作品的搬演和流傳,不但展示了特定歷史時期的人文風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和熏染出了一大批注重作品人文內涵的高品位觀眾。
由于傳統的戲曲古裝戲,情節老套、演員不夠靚麗、再加上服裝道具不夠精致,去劇場看戲的往往都是中老年觀眾,吸引不了年輕的觀眾。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值得思考!
2004年由著名小說家白先勇先生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首次在臺北亮相,受到了年輕觀眾的熱烈歡迎!白先勇先生在劇中植入了大量的新鮮元素,尤其在燈光、服裝設計方面更為挈合當代審美的需求,兩位主演更是青春靚麗。這也是《牡丹亭》能贏得年輕人喜愛的關鍵所在。
由于中國傳統戲曲孕育、發展、成熟的過程是在一個相對封閉和統一的文化語境中展開的,所以,其觀演雙方互動的結果就是最終構成了中國戲曲觀眾審美心理中以善美合一為主導的十分穩固的定勢。這種心理定勢“體現著審判心理的一種時間性的歷史傳統”,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社會群體性心理定勢,帶有明顯的民族性特色。而民族性的心理定勢一般來說都具有極強的傳承性。
首先從“觀”的一方來看,在電視普及、歌廳風行等娛樂新潮的迅猛沖擊下,戲曲觀眾被迅速分化、瓦解和改變了。從年齡上看,青年觀眾由于社會歷史原因而尚未建立完備的戲曲觀賞心理機制,因此,與老戲迷截然相反,他們由于對戲曲表演藝術的陌生而產生了極大的審美阻隔。而其他文化娛樂方式,或因其簡便,或因其直接,或因其趨時,紛紛贏得了觀眾的青睞。也就是說,追善逐美、愉情悅性等戲曲觀眾原有的民族性心理需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可以不必通過觀賞戲曲就能很方便地得到滿足。2012年鹽城市淮劇團推出了現代戲《半車老師》,該劇講述了一位老教師號召學生資助母校改善教學環境,眾學生紛紛慷慨解囊,他的得意門生卻故意拖欠捐款。老教師只得進城討債,遇到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情,使得他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最終老教師以其博大的胸懷、高尚的人格感動眾學生。該劇深刻反映了現今社會人們被金錢利益所迷惑,而喪失了誠信道德的普遍現象,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該戲一經推出受到了不同年齡層次淮劇觀眾的熱烈歡迎。一位年輕觀眾曾這樣評價該戲,看《半車老師》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該劇還受到了文化部的邀請,作為向黨的十八大獻禮參演節目。
總而言之,入新世紀以來,戲曲觀眾問題由于觀演雙方的互動式演進,以及外部經濟因素的介入,而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目前我們雖然還難以確認未來戲劇觀眾的審美心理動向究竟如何,但至少我們可以期待,隨著觀演雙方的逐漸成熟,一種新型的民族演劇藝術將會誕生。而且無論它更加強調古典規范,還是更追求現代意識,我相信這種新型的民族演劇藝術肯定是一種富有民族文化意識的美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