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摘 要】本文重點討論的是高等院校中的科研管理機制,首先分析了科研管理機制的重要性和意義,然后具體分析了科研管理機制對高校科研能力發展的積極作用,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總結現代高校的教育科研質量的提高,必須建立在一套健全的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之上,因此,科學系統的科研機制的構建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科研管理機制;科研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175-02
在高等院校中,科研之重尤為突出,它引導著高校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高校發展的力度,科研水平甚至是體現高校整體實力評估的重要依據。在當前經濟知識大爆炸的背景下,我國的高校科研不得不向更深一層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以期提高高校的內涵和效益。而對于參與高校科研工作的人員來說,對其工作能力和績效的評估系統尤為重要,因為它體現了對個人能力的認可,以及公正客觀的評價,因此很多高校都建有一套適合本校自身情況的科研管理機制,將科研成果的數據,量化成數值進行評估,這是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知識經濟發展,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促進高校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弊端,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和分析高校科研管理機制的利弊以及構建創新。
一、建立科學的高校科研管理機制的重要性
(一)提高了高校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在高等院校當中,教師參與科研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提升自身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教師進行科研工作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和研究,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和收獲的過程,對個人能力來說有提升的作用;同時,研究的成果能夠受到學校和外界的認可,則是對教師科研能力和自信心的變相支持,這在精神層面使得教師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更加努力地進行科研工作和積極創新,這種創新是帶有主動性的,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機制能夠有效地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對于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日常教學水平來說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更加合理地配置高校資源。高校的資源是有限的,高校科研管理機制有效地提供了公平合理的競爭平臺,對于科研能力水平較好的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科研的努力,獲得學校物質或精神方面的獎勵,這是實現自身價值、自我認同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徑;而科研水平相對薄弱的教師,科研管理機制可以變相地激勵他們進行自我提升,來適應公平競爭帶來的弱勢局面,這也是提高教師科研工作能動性的一種形式;而對于消極應對高校科研管理機制的教師群體,則會逐漸被淘汰,這是科研管理機制對高校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對高校而言更是培養優秀人才的極佳途徑。
二、高校科研管理機制的優勢分析
(一)高校科研管理機制能夠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以及學術地位。一所高校,它的科研能力,主要通過科研成果來體現,科研管理機制激勵科研成果的產生,同時規范化的科研成果量化數據更能夠清晰地反映高校的科研水準,對于同類院校的對比和競爭,科研管理機制更有助于高校自身確立定位和努力方向,同時,科研成果量化數據準確地將高校的全國排位進行公布排列,這對高校而言是極佳的宣傳和成果的展示,較好的科研成果數據能夠提升學校在同類型高校中的競爭力。
(二)高校科研管理機制能夠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中將不同職稱的教師安排有不同數量的科研任務,而每年的年終績效考核將對科研任務進行總結,這是極為有效的激勵科研工作的方法,同時,對于科研能力較強的骨干型教師,配套的獎勵制度更加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宗旨,而對于科研能力較弱的教師,這種分配方式更是一種鞭策和沖擊,變相地激勵他們更加積極和主動地提高自身能力,來適應科研競爭的大環境。
(三)高校科研管理機制提供了科研公平競爭的平臺。高校科研管理機制調動了高校教師進行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強調科研競爭應當公平公正,以個人學術能力決定學術地位,注重科研創新,高校的科研管理機制營造了這樣的科研競爭氛圍,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下,為高質量的學術產品的產生以及具有創造性的科研成果的涌現提供了堅實的氛圍支持。
三、高校科研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中的科研獎勵方式有待改進。高校的科研工作,內容冗雜、信息量龐大,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也因此,如果科研獎勵力度不大,就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建議科研獎勵方式可以與各項評先評優結合在一起,而且應當以科研的考核作為工作能力評定的主要標準和硬性指標,只有將獎勵和職稱評定以科研能力作為重要參考依據才能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同時科研獎勵方式應當物質和精神層面兼顧。現如今,各高校的科研獎勵手段主要側重于對物質金錢的獎勵,首先這種獎勵方式過于單一,對比于科研工作的難度而言,不足以吸引所有教師的能動性,因此,建議增加精神方面的獎勵,例如,強調科研工作的挑戰意義、科研成果所帶來的社會榮譽,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社會認同等等,這些獎勵方式都有助于加強教師的科研能動性。
(二)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中懲罰的制定不完善。現如今,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機制中,制定了較多的條款對科研成果的個人及團隊進行獎勵,但懲罰的條款較少,這就促使一部分教師產生懈怠的心理,不參與科研工作,只進行常規的教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針對這種情況,制定有力度的高校科研懲罰條款,將更有效地促使教師投入科研工作。
(三)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中的科研成果考評方法有待完善。量化考核是現在高校科研管理機制中最主要的考核方法,這種方法側重于對數量的計算,例如,論文、項目、著作的字數或數量,對于科研成果的質量并不做任何監控,因此,很多教師的論文或著作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很多源自其他文章的復制和抄襲,這就與進行科研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馳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科研考評方法過于側重量化數值,因此建議,科研成果的考評應當監控和參考其科研成果質量,對其評估出相應數值再進行考評。
四、高校科研管理機制構建的建議
(一)完善激勵機制。一套健全的高校科研管理機制,包含方方面面的條款要求,其中激勵機制尤為重要,因為它關系到科研教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在高校中,建立科學的教育科研管理機制,首先應當從制度上就對科研工作者的權益寫入條款,保障他們物質和精神層面的滿足,以及榮譽感,這樣更激發科研教師投入科研工作的意愿,為教育科研成果的發展營造了良性氛圍。
(二)加強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科研工作的展開是一項冗雜耗時的工程,需要高校政策的支持和有關領導的重視,在很多環節提供幫助,才能積極順利地展開,同時科研工作復雜耗時,也需要高校經費的支持,但科研經費有限,因此,建議對于申報的研究課題,進行甄別性地給予經費,以幫助那些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后續的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另外,建議在經費中單獨設置一塊資金,用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和學術交流。
(三)完善考核體系。高校的科研考核體系應當堅持實事求是,體現出公平合理的原則,這樣的體系設置,才能被教師接受和認可,高校的考核評價應當在充分參考參與科研工作的人員及團隊貢獻大小進行分級,體現公平合理;對于科研成果的評價,應當對質量和數量進行合理評估之后產生,因為,科研成果的量和質同樣重要。
參考文獻:
[1]盧辭.試論高校社會科學科研管理體制[J].中國高教研究,2002(8).
[2]毛維靜.論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勵機制的建設[J].科技管理研究,2006(2).
[3]姚斌.高校文科科研量化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1997(4).
[4]徐云慶.高校科研管理量化的若干問題探討[J].嘉興學院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