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
摘要:數學學習是一個邏輯嚴密、穩扎穩打的過程,需要我們更為有效地掌握每個版塊的內容。錯題是數學學習的必然產物,具有個體傾向性明顯、簡約有效的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此種教學資源,補足學生知識體系的漏洞,來增加教學資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調查數據表明,現很多學校的數學教學對錯題本的管理模式不成熟,本文以此為立足點,分析當前教學現狀,并以實際錯題摘錄管理為例,探討錯題新型管理理念。
關鍵詞:小學 數學 錯題管理 策略建議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同一類型題反復出錯,即便采用“題海戰術”也難以避開同樣的思維誤區,降低了學習效率。新時期教學理念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注重有效資源的整合,也關注學生自身學習特點,促進個性特點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錯題是數學教學的有益資源,具有針對性明顯、重復率高的特點,需要教師和學生對錯題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與利用。
常見的錯題本大體分成三種類型:一是訂正型,即把大部分的錯題都抄錄在錯題本上,并注明詳細解答過程;二是順序型,即按照課本單元順序,把各單元出現的錯題按照教學順序進行摘錄與管理,保證錯題能及時跟進課堂教學;三是分類型,即將典型的例題按考察知識點類別進行分類摘錄,更有針對性地了解出錯點并促進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錯題本的價值往往在于其所包含錯題的典型性與時效性,故并非所有的題都需記錄在錯題本上,錯題本的摘錄應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題型:
首先,不會做的題。此部分題型大體分成兩類,一是過偏的不常見的陌生題,這種題出現概率不大,但往往是拉開成績的關鍵要素;二是知識強化題,大多考察了數學知識的深層次原理或邏輯推導。摘錄并鞏固此類題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內部聯系,并對公式、原理和實際應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似是而非的題。大部分學生對這種題的概念原理和邏輯應用有一定的思維定勢,常混淆對應的知識點,此類型題在所有錯題中所占比例最大,需要提起足夠的重視。
再次,簡單而容易出錯的題。大部分學生在日常聯系或考試過程中忽略這種題的深層考察點,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解答層面,常在解題過程的前段過程出錯,導致后面的連環出錯。這是一類看似簡單單容易出現細節誤區的題目,如下面這種題:題目:兩個質數相乘的積為( )A 質數 B 合數 C 偶數 D 奇數。常見錯誤答案:C 偶數。在學習質數和合數這一板塊內容時,很多學生對特殊數字的分類方法掌握不夠,大多數同學能夠辨析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并能說出200以內的質數、合數,但對兩者之間的轉換關系理解不透徹。在錯題整理時,標注基本概念區分點后,可用列舉法寫明解題步驟來方便理解:如選用質數2和3,乘積為6,既是偶數也是合數;當兩個質數為3和5時,乘積為15,既是奇數也是合數,可得質數乘積雖奇偶性不定,但一定為合數。為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可在旁邊標注其他常用推導定理,如兩個奇數的乘積一定為奇數;2和所有奇數互質;質數與比它小的合數互質;相鄰自然數互質等,經常對這些延展規律重復記憶,能大大提高解題效率。
最后,經典好題。這種題是考試考察的重點,往往涵蓋多種數學知識與思維理念,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常以此類題為課堂例子導入題,故需要有效摘錄和分類匯總。經典題的最大特點在于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有內在聯系,且有固定的解題思路,按照考察類別來分,常見題型主要有和差問題、面積問題、行程問題、相遇問題以及變量假設問題。如:一種產品的原價為300元,實際出售時經歷兩次降價,幅度均為10%,求最終銷售價格的數值?很多學生在第二次降價的標準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在最初定價的基礎上降低了20%,造成了解析錯誤。正解:第二次銷售以第一次降價后的價格為基礎,降低10%的幅度。故實際解法應為:300×(1-10%)×(1-10%)=243。歸納錯題時最終結果不一定必須計算出,標明解題思路即可。
錯題本是重點題型的集合體,需要我們采取正確的管理和利用方法,來達到優質的學習效果。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可行性建議:首先,做好錯題總結工作。錯題本的有效之處在于能夠及時反饋和提高,而非單純地進行摘錄解析過程,定期進行錯題清理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這個步驟是知識點細化的過程,需要我們重新整理出各類型題的解題思路、錯誤原因、知識點脈絡、常規解法和創新點、應用范圍以及變通方式,并借助轉化化歸的思維方式梳理出與其他題型的聯系框架;其次,學會有效摘錄與信息標注的手法。建立錯題本的目的在于保證學生能夠溫故知新,不遺漏重要知識點,但實際教學過程之外的有效利用時間較少,尤其是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面臨結業考試的壓力,需要在有效時間內快速提升知識技能,故保證錯題整理的有效性是需要重點考慮的環節。當錯題為典型題時,可將題目原文完整地記錄到錯題本上,注明嚴密的邏輯解題思路,并及時衍伸到其他相關題型,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當錯題為基礎細節題或深度拓展題時,可只寫明解題思路和易出錯點,按步驟進行知識梳理。同時,可選用不同顏色的筆或表示手段進行標注,為相似的題或已掌握的題作出記號,提高回顧效率;最后,及時交流與方法創新。因每位同學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故在錯題整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性,我們應該借鑒吸收不同題型的精髓。教師可倡導學生之間交換錯題本,重點講解學生常見錯題類型,從而對班級數學學習情況有全面的把握,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
建立錯題本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需要每位同學根據自身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摘錄和管理。我們應該避免過度使用“題海戰術”,而應有針對性地補足自身的“學習短板”,不斷進行錯誤歸納與總結,攻克并及時掌握相關知識點,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胡航.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錯題管理策略的干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2]姜海強.淺析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錯題整理[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2).
[3]顧燕.小學數學錯題自主管理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3).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綠波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