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靖雯
【摘要】教育關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為響應改革強軍目標,提高官兵思想文化素質鑄牢軍魂,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用好課堂重要抓手和平臺。
【關鍵詞】教育 課堂 信仰 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31-01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高校則是擔負立德樹人重任的訓練場,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1957年毛主席指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江總書記:不僅加強文化知識教育,也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發揮1+1>2的效果。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環節
1.確立辦學之本
辦一流大學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而課堂是直接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場所,要把堅定在正確的方向擺在第一位。立人樹德是高校肩負的重要職責使命,陶冶人、感染人、發展人,激勵機制、競爭機制、合作機制。發展具有普遍性。立校之本在于培養有靈魂有本事的新型人才,而課堂則是體現學校理念最直接最簡單的手段。
2.貫通主渠道
課堂聯系著學生和教師,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這種一對多的方式符合中國國情和現實需要,同時課堂也是凝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地方,習主席也指出: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了渠道水流才會暢通,清澈的活水才能緩緩流入學生的心間,這是一種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力。學校擔負育人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貫穿始終,是連接每一個環節的重要節點,而課堂則是重中之重,離開它政治教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學生自覺發展的關鍵途徑
1.提高整體道德素質
匯聚更多優秀人才,創新更多教育方式,蘊含無限教育潛力,于是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層次差別,作為課堂這樣一個開放公平的平臺,無疑會提高整個集體的道德水平,在一個集體里教育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再加上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和相互促進,教師的引領引導作用,事半功倍。
2.堅定自覺政治定力
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是國家發展的新動能新能源,時代賦予我們更多的責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他國滲透下失去自己的信仰和旗幟,課堂作為鑄魂育人的重要資源,課堂教育要在居心叵測之人的威逼利誘時堅定信仰力量,就要在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時堅定政治自覺,樹立紅色旗幟。
3.創造個人無限潛力
思想政治底色決定未來的路能走多遠能走多久,多少高素質人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多少黨員干部走上貪污腐敗的道路?多少尖端人才走上叛黨叛國的歧途?他們只是選錯了、迷失了、墮落了。思路決定出路,為未來積累經驗值;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未來指引正確的方向“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導向決定方向,方向引領未來。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光明但是找不到出路,不知通往光明的路在哪里。列寧提出了著名的灌輸原理和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掌握馬克思主義,實現從自發到自覺地轉變。
(三)民族改革振興的不竭源泉
1.國內需要
前所未有的文明沖突和碰撞,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交織在一起,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課堂連接戰場,作為國家武裝力量,作為人民的堅實后盾,我們必須鑄牢軍魂時刻牢記軍人使命,堅決執行黨的命令,堅定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
2.國際影響
當今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核彈與火箭”退居幕后,意識與思想走在前臺,作為這場無硝煙戰場的參與國,中國被推到意識形態斗爭的最前沿。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有助于在步入社會之處打牢思想根基,有助于助力未來前途坦蕩。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
(一)明道信道,打鐵還需自身硬
用武力征服一個人的身體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如果讓大家接受一種價值觀,增強認同感并且化成自覺行動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解決的是教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教育教學博大精深值得不斷深究,唯有活水才能保持生機和活力,填補學生知識的空白才能將理論深入人心。
(二)創新入心,眼花繚亂亮眼睛
思想活躍強烈的獵奇心理,創新課堂的手段方式,1.現代多媒體技術;2.現地實踐教學;3.衍生課堂新形式,更加主動化本色化;4.把握教育過程中的快慢變量,針對性更強;5.從實際出發,解答學會學生真正關心在意的問題,學習的實踐實用性。如果課堂變得讓人應接不暇,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這樣的課堂這樣的知識充滿好奇和向往?我們有思想交流頭腦風暴,可以交流經典原著;我們有集體有伙伴,我們有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在傳統模式下采取新的方式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可以采取激勵機制,合理運用競爭。
(三)軟硬兼備,潛移默化成日常
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我們既要加強內部修養,人文科學內容龐雜涉及面廣。1.必須健全人文科學體系,相關書籍做到及時更新;2.培養教師隊伍,提高年輕教員理論素養;3.提供足夠交流平臺;4.增加獎勵機制,物質精神鼓勵,實行硬措施:比如與學分加分掛鉤,表揚先進等軟硬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