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濤 黃耀華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進入語文的教學課堂,潛移默化中對促進師生發展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發揮著重要重用。為促進語文教學不斷發展,推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合理整合,本文就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56-02
在這個多元化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全球各領域不可或缺的部分。當然,語文教學領域也不例外。不論是其他別的領域還是教學領域都不斷的要求創新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更加要求科學素養、強調創新精神、合作交流意識、要求知識的廣度,這些都是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所能做到的。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語文教學課堂對于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改善都有著重要意義。
1.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信息技術的理論融合
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組織引導者,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在信息技術的時代,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教師必須從思想讓接受和理解信息技術下的教學理念,組織引導好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主學習,當然做好組織引導工作也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將自己融入到現代信息技術中去。
2.要使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內容相融合
信息技術是語文教學服務的,切不可為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生搬硬套到語文教學中,只顧課堂表面的華麗,并沒用真正將知識傳遞給學生這就違背了信息技術引入教學的初衷。這就要求教師對于語文課程內容有深入細致的掌握,在合適的部分植入信息技術的內容,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知識能力的基礎出發,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步伐
不同基礎能力的學生對于網絡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有所不同,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信息技術語文教學路上的絆腳石,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教師因適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制定教學任務也要考慮學生的情況,做到合理才好。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的完美整合必須遵循適切性原則,也就是說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教學中時應注意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等的契合度。在融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進行信息技術語文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必然會使用多媒體設備,但在多媒體設備的選擇和組合使用方面,應該考慮其實際使用的可行性、適用性和實用性,包括使用其是否浪費資源,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教師是否具備合理操作使用它的能力等等。
(2)不同年齡階段 、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運用信息技術上的適切性。不同基礎能力的學生對于網絡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除了依靠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導航外,教師應適時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有效完成語文課程的學習。
(3)不同的學習內容在運用信息技術上的適切性。信息技術是語文教學服務的,切不可只顧課堂表面的華麗,應該在合適的部分植入信息技術的內容,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所謂適合的部分是指通過插入多媒體動畫、圖像、視頻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點,若起不到這樣的效果那么此處引入信息技術也是多余的。
在實際的教學中必然存在一些不成文的規律,譬如:假日將至學生的心思不在學習上,以及假期過后閑散的心收不回來,都會使得學生無心專注于課本。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就要求教師對教學課程進行合理調控,合理的將信息技術引入進來,可以帶動學生進入學習意境,對學生情感進行催化,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達到提高學習質量效率的目的。
在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教學課程設計時必須注意所選信息的合理性,應做到所提供的信息是學生會感興趣的、愿意去接受的。這不僅體現在信息選取的內容上也體現在其數量上。相比之前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語文課程的呈現更加生動形象具體,這將有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突破,更有利于學生對于語文課程中重難點的深入掌握,使其印象深刻。總體來說,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會使得教學任務有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