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突發事件的處置既關系到學生生命財產安全及合法權益的保護,又直接影響學校教學秩序及社會的穩定。本文分析了突發事件的分類及特點,確定了突發事件處置的工作目標,研究了突發事件處置的原則和方法,為有效預防和處置高校突發事件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學生 突發事件 應急處置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69-01
近年來,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突發事件發生的頻次有所上升,領域有所擴大,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些嚴重的甚至在社會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致使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變得日益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工作者在做好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時,不斷提升應急能力,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并做好防范與處置工作。
一、突發事件的分類及特點
學校突發事件劃分大致可劃為:自然性突發事件;心理危機;意外性群體傷害事件;政策誘發性群體事件;傳銷詐騙事件。
突發事件的主要特點有:(1)突發性。(2)擴散性。(3)敏感性。
二、突發事件處置的工作目標
學生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目標為:“化解于基層、消除于萌芽,攔截于校內”;限制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內,防止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難、難事拖亂,把影響和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盡快恢復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在突發事件的處置中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即以人為本,堅持一切從關心、愛護學生出發,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或不良影響,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
準確把握“兩個原則”:一是“情、理、法”相結合的原則。“情”是指要本著人文關懷精神,以情入手,盡量穩定家長或者受損害方的情緒,獲取支持和理解;“理”是指在穩定情緒后,應進入分析事實、查找原因階段,有理有據,要和當事人一同分析事件原因,明辨責任,;“法”是指在突發事件處置中要始終堅持以法律為準繩。二是“快、準、凈”的原則。“快”是指突發事件處置過程要快速、高效;“準”是指事件的分析和預測要準確,與相關當事人的談話,要簡明扼要,表達準確;“凈”是指事件的處置過程要“干凈”、徹底、不留隱患,事件完結后要簽署有法律效力的“事件善后處理協議”。
穩妥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處理好與司法機關的關系。突發事件一般會不同程度地涉及法律領域,在事件發生后,不應諱疾忌醫,要積極與司法機關保持密切聯系,并取得支持,在可控的范圍內保證司法機關可以隨時介入的態勢,形成一定的法律威懾力,使處置工作能順利進展;二是處理好與教育主管部門的關系。三是處理好與新聞媒體的關系。突發事件的處理結果關乎學校聲譽,在處理過程中要指定專門人員負責配合媒體開展工作,通過媒體及時將事件的處理情況發布出來,積極有效的促進事件處置;四是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系。以情入手讓學生家長理性、理智地看待突發事件,配合學校對事件進行善后處理。
積極開展“五項工作”: 一是“預防為主,教育為本”。因為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要求學生工作者必須加強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不以善小而不為,不斷完善各項日常管理制度體系,防微杜漸;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威力,該說的時候一定要說,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說;要加強針對性、實效性、說服力,尤其是引用身邊的案例教育學生,讓學生由“不愛聽”變得“愛聽”甚至“想聽”;二是“重點人群,重點防護”。針對突發事件的高發、易發人群,尤其是心理方面有障礙、容易偏激、情緒化嚴重、經濟困難、就業困難等重點人群重點關注,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排除;三是“敏感事件,公平公正”。在學生“獎、勤、助、貸”助學工作、推優入黨、學生干部推選、評優評先以及違紀處理等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避免矛盾的累積,形成突發事件的導火索;四是“健全制度,抓好隊伍”。建立突發事件處置應急預案及各項規章制度,做好突發事件處置的人員及物質準備,抓好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黨員、學生骨干隊伍建設,做到關鍵時候拉得出、用得上、有成效;五是“構建網絡,暢通信息”。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學生信息網絡,做到信息上傳下達的順暢,及時掌握學生動態。
在學生工作中,突發事件不可避免,只要學生工作者做到不斷完善預防體系和工作機制,胸中有丘壑,遇事不怕事,提升應急能力,積極應對,妥善處置,確保學校教學、工作和生活的安全穩定,確保學生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保障學生在校期間順利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王詩堂,冷樹青.高校突發事件的類型、特征及成因探析.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12).
[2]劉薇.高校學生工作中突發事件的處理方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3]黃克宇,蘭茹,徐安娜.學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探討.廣東白云學院學刊,2005,(2).
作者簡介:
荀新文(1975-),男,寧夏永寧人,漢族,本科,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