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教育的改革,大學生宿舍己不再是簡單休息的場所,而是大家休閑、娛樂、學習、放松的環境,學生在宿舍的時間遠遠超過在教室,近年來,因為學生心理問題,導致在宿舍發生惡性事件的事情時有發生,為了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還大學校園的寧靜。利用公寓這一載體,開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學生公寓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81-02
隨著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發展,競爭的激烈。學生存在學業、就業、人際交往、情感受挫等壓力,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導致部分大學生心理素質并不樂觀。因心理問題退學休學、自殺、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所以,近些年來高校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宿舍是大學生停留時間最長,活動最持久的場所,也是各種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因此,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好宿舍這一載體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健全人格的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一、學生公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由于生活習慣、家庭環境、興趣特長愛好的不同,會產生多元化的心理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及時滿足,會導致大學生產生困惑和心理問題,與同學之間產生矛盾,不但影響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而且對宿舍及學校的安全穩定帶來隱患。所以在宿舍經常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疏導和解決是非常重要的,在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養成積極的、健康的、樂觀的心理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學生公寓管理現狀
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思想,公寓重管理,輕教育,重建設,輕文化,使得公寓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開展相對來說比較滯后。加之高校后勤社會化的到來,宿舍基本上是由后勤部門或者物業管理,他們主要任務是負責宿舍的水、電、暖等暢通,宿舍的環境衛生、財產安全、定時關門、學生不得攜帶危險物品、禁止使用大功率電器、宿舍內禁止大聲喧嘩等,保證了學生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要求,在宿舍管理上只注重物質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關注宿舍文化建設,當然也不談不上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健康問題。
三、學生公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硬件設施的配備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和學生對學生公寓的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保證學生的安全,滿足學生的居住生活需要。我校對學生公寓進行了改造,在公寓原有配套設施的基礎之上增添了空調、免費的無線WiFi,公寓門口設立門禁監控,實行一卡通刷卡制度,進入公寓的人員時刻都能監控到,杜絕了外來人員的進入和偷盜事件的發生,減少了因為安全問題給學生們心靈造成的傷害,讓學生們安全放心的在公寓內學習和生活。
2.駐樓輔導員工作開展
我校自從建立書院制學生管理工作以來,為了推進書院社區化的管理。學校從在職輔導員隊伍中挑選出一批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入駐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形成一支專門化、專業化、職業化的大學生宿舍輔導員隊伍稱為駐樓輔導員。駐樓輔導員與大學生朝夕相處,處在學生工作第一線,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大學生思想動態和心理需要,并且第一時間解決了同學們的需要,為學校的穩定和大學生的成人成才做出貢獻。
3.依托工作室開展活動
我校自從駐樓輔導員入住學生公寓后,每個輔導員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設立了不同的工作室,有心理工作室、“5E”文化工作室、黨團、創新創業等工作室。在各個工作室的引領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學生的意志能力。健康良好的宿舍環境和文化氛圍,構建了同學們之間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利于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4.發揮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作用
為加強和改進學生公寓管理工作,各公寓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組織學生骨干參與公寓的管理和活動,“管委會”學生干部在積極協助樓長、駐樓輔導員開展公寓日常管理、安全、紀律、衛生檢查、公寓文化建設、文體活動過程中,不僅使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促進公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良性化的方向發展。
西京學院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利用好宿舍這一主陣地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健全人格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田孫峻,吳玉華.關于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對策的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28 (3):128-129.
[2]回吳曉涓.對解決高校公寓管理中大學生逆反心理對策的研究[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18(3):33.
作者簡介:
李娜(1973-),女,漢族,甘肅正寧人,現任陜西西京學院輔導員,講師職稱,蘭州理工大學MBA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