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英
試論漢樂府詩的藝術成就
周鐵英
文本主要探索的是古代文學漢樂府詩的藝術成就,通過詳細的解讀和分析,從不同的幾個方面研究出漢樂府詩的藝術成就,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漢樂府詩。
古代文學 漢樂府詩 藝術成就 研究
漢樂府詩是指兩漢時期的一種詩歌。最初設置于秦朝,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歌唱教學的機構。在漢代初期,并沒有把樂府保留下來。直到漢武帝時,機構的功能有了改變。在定郊祭禮時重建樂府,其主要職責轉變成為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其收集的詩歌整理的詩歌就叫“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后的又一種新詩體。漢樂府詩以其獨特的體裁,高超熟練的寫作技巧和靈活多變的體制成為了我國古代詩歌的范本。以下將通過三個方面對漢樂府詩的藝術成就作進行分析。
漢樂府中大多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對當時社會的苦樂、愛恨、生死的態度,從而構成一幅幅壯麗的、藝術感強的畫面,給人以震撼。
由于漢樂府詩的詩人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他們的思想、對生活的看法、感受各不相同,所以大多的生活苦難與樂趣都在詩歌中有所體現。例如寫老百姓疾苦的有《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等。在那個時代社會中,普通老百姓受到欺壓,通過描寫,揭示出平民百姓經濟貧困,勞作艱辛,內心孤獨,心靈痛苦的現象。富貴人家淫樂、奢侈生活的代表作品有《相逢行》、《雞鳴》、《長安有俠斜行》等。這些作品與普通老百姓的疾苦不同,描寫的是富貴人家的驕奢淫逸,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生活。與百姓苦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貧富懸殊、苦樂不均的世界。
漢樂府詩中有很多作品都是男女愛情題材的,且對于愛情的表達大多都直白、大膽潑辣、不加掩飾。例如《上邪》、《有所思》等。對于愛情的表達都是大膽袒露的。《上邪》的“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所表現的堅定信念,對愛情的矢志不渝很是令人感動。
漢樂府詩中的作者對于生命也有深刻的思考,其詩歌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樂生惡死的愿望。生命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性成為了古人思索的重要課題。而漢樂府詩就充分地表現出創造主體樂生惡死的愿望。例如《薤露》、《日出入》、《艷歌》等。《薤露》認為樂生與惡死是聯系在一起的。人的生命短暫如草上的露水,然露水干了大自然還可以再造,生命卻只有一次,一旦死亡便永遠消失。對于生與死的探索是比較深入的。
漢樂府詩中的很多作品都具備完整的故事情節,并不只是取生活片段進行描寫。而是一個有頭有尾、結構完整、情節連貫的故事。例如《孔雀東南飛》、《陌上桑》等。《孔雀東南飛》中描寫了在當時的惡勢力下,劉蘭芝逼迫與夫君相離,嫁給惡人。蘭芝與夫君的愛情堅定不移,寧死不屈,最后自掛東南枝。故事情節緊湊有序,波瀾起伏、扣人心弦。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
作者根據文章的需要,對故事情節進行詳略得當的布局。例如《孔雀東南飛》中對于男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貞描寫非常詳細,而對于蘭芝被逼迫則粗略描寫。又如《十五從軍行》中對于復原老兵家園荒蕪的詳細描寫,景物渲染和對老兵回家后的行動也進行了詳細的敘述,而老兵的心理活動、想法則沒有過多涉及。全詩以敘事為主,詳略得當。
漢樂府詩在敘事過程中也注重對于場面的描寫,以此來渲染氣氛,表達情感。例如《戰南城》中對于將士戰死后的場景描寫:“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駕馬徘徊嗚……”通過對戰場變成牧場后的死寂、凄涼的戰爭場面的描寫,勾畫出一幅死寂陰森、凄涼悲壯的畫面,表達出作者對于戰死之士的哀悼之情。
漢樂府詩對于后代詩歌的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首先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繼承上的影響。由于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下,詩歌逐漸活躍。從模擬到創新,為建安詩壇的產生與繁榮奠定了基礎。其次建安風骨、魏晉風力等也是在漢樂府詩歌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最后是李白、杜甫的詩歌,也是受到漢樂府詩歌的影響。漢樂府詩歌中出現三言句和七言句,導致了詩體的變革。此后,催生了三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漢樂府民歌對于現實主義詩歌創作也起著指導作用。
漢樂府詩作為古代文學的代表之一,其藝術成就非常大。無論是題材、寫作手法、歷史影響等都非常的豐富深遠。通過對漢樂府詩歌的藝術成就探索,可以更深入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瑰寶,學習和傳承優良文化。
[1]葛曉音.論漢樂府敘事詩的發展原因和表現藝術[J].社會科學,1984(12):64~69.
[2]張曉丹.試論漢代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4~16.
[3]陳玉.試論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J].芒種,2014(14):104~105.
[4]靳娟.論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及文化價值[J].蘭臺世界,2012(36):127~128.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周鐵英(1981-),女,江蘇海門人,本科,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校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