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探索應用俄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
孫麗麗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提速,中俄雙邊貿易額不斷攀升,其中,跨境電商作為新興貿易模式,對促進中俄雙邊貿易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內從事俄語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至少為10萬人。由此可見,培養跨境電商人才、踐行“俄語+職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勢在必行。
應用俄語專業 跨境電商 人才培養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大背景和戰略思想下,中國和各個國家關系和往來日趨密切,跨境電商也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下一步對外貿易的重要走向。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內中小企業認識到跨境電子商務帶來的廣闊市場空間及其更豐厚的利潤空間,開始著手實施從傳統的“線下外貿”到“在線外貿電子商務”模式的轉變。2016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俄雙邊貿易額卻實現了正增長,中國連續6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而跨境電商作為新興貿易模式,對促進中俄雙邊貿易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俄羅斯對中國的輕工業制品,尤其是服裝和小商品的需求量巨大,由此導致具備俄語專業能力的跨境電商人才的短缺。在這一背景下,應用俄語專業教師根據跨境電商業務的飛速發展與人才需求,增設了跨境電商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突出聽說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深化“俄語+職業”的外語人才培養特色,實現應用俄語專業商務類課程向跨境電商方向的轉型。
20世紀60年代中蘇間關系進入冰凍時期,俄語人才的需要迅速下降,俄語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也陷入低潮。進入新世紀,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在經濟上走向振興。中俄兩國在戰略伙伴關系確立后,市場對俄語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俄語人才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外語+職業”的人才是社會對俄語人才多元化的要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提速,外貿企業的數量不斷增長、規模不斷擴大,對人才的數量和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懂俄語的外貿應用型人才必然緊缺。截至2016年底,我國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多達20余萬家,而且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把目光瞄向俄羅斯市場,跨境電商未來五年內俄語人才需求至少為10萬人。由此可見,培養跨境電商人才、踐行“俄語+職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勢在必行。
(1)用人單位的分布地點: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山東、北京、浙江、廣東、海南等省市。
(2)語言知識水平的要求:扎實的俄語語言基礎知識、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函電能力。
(3)素質要求:溝通能力、責任心、團隊合作、組織協調、吃苦耐勞、進取心等要求較高。
(4)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最為迫切的是營銷崗位(銷售、推廣和客服),其次是商務管理類崗位(采購、平臺操作等)。
(1)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
(2)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化課堂為模式,以模擬實踐為手段。
在加強俄語語言基礎知識教學(開設基礎俄語、俄語閱讀、俄語視聽說、俄文輸入法、商務俄語函電與寫作和商務俄語等課程,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同時,開設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等理論課程,目標是與應用俄語專業商務類課程相對接,學生可考取訂單員、跟單員等職業資格證,提高外文類和中文類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
根據就業趨勢、就業崗位、就業地點,赴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信息反饋,為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實訓項目和實踐方法和手段。實訓項目的計劃,包括時間、地點、內容、學時數、授課教師,并對學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所需的實踐技能的培養,主要涉及到信函格式的填寫、建立伙伴關系、報盤、還盤、發貨、運輸、保險、確認、退貨處理等商務交際的外語技能,以及網頁制作技巧、翻譯技巧等方面的培養。教師可利用學校的實訓基地(例如世界文化長廊、同聲傳譯實訓室、商務實訓室、萬國園、校企合作單位)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模擬拍攝全國職業院校情景大賽水平的情景劇、仿真談判、帶客戶購物、帶領代表團參觀、模擬商務信函交際等。在教學中推動“項目教學”、“模塊化教學”、“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各專業聘請校外跨境電子商務行內專家進行講座和實踐指導。
以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工作為目的,對學生進行集中實訓,為學生提供必備的技術和設備支持,從網店的設立(掌握申請和注冊流程)、網頁的編輯(基礎的網頁制作、圖片、外文的導入技術等)、相關材料和產品的翻譯(專業詞匯的擴充、國外同類網站產品介紹的借鑒)、產品的廣告推廣和銷售(廣告詞的編寫、廣告的設計、報價、接單、確認訂單、物流、發貨等流程), 客戶的聯絡溝通(與顧客的交流、客戶信息反饋與處理)等方面進行跨境電子商務的實際操作,其目標是使學生能與工作崗位更好的對接、盡快適應就業崗位。
(1)通過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的開設,能與外語類商務課程有效銜接,更利于學生的消化和吸收。
(2)該培養方式更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加自信、專業學習方向更加明確,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為社會培養更具有創新精神的實用型專業人才。
(3)縮短學生在實習崗位和就業崗位的培訓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師資力量雄厚,多數教師有留學經驗或國外工作經歷,參加過國家級和省級的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綜合能力較強。
(2)已開設商務方向相關課程,有一定的教學基礎和研究基礎,并且部分教師已赴對口的行業企業進行了調研,行業企業以反饋相關的信息,對教學改革的實施具有促進作用。
(3)教師均獲取國際商務俄語等級證書。
(4)部分教師已參加第二屆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暨產學合作論壇,所了解的動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跨境電商產業人才標準)和思路(跨境電商學科建設等)將對教學改革的實施具有促進作用。其中,具有速賣通高級運營師資質的教師1人。以后會陸續派教師到企業實踐、參加各種跨境電商培訓和學習。
(5)部分往屆和應屆的畢業生正在浙江、東北三省等地進行跨境電商(阿里巴巴、亞馬遜、速賣通、ebay、cdiscount等網站平臺)的工作和實習,為實踐研究提供技術支持和實踐基地的準備。
(6)學校已建成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商務實訓室、同聲傳譯室、情景教學的“萬國園”、文化體驗室、酒店實訓室、旅行社等實訓場所,為相關課程的進行和實訓提供有利平臺。
(7)學校已與義烏、寧波、等地多家企業合作,學生主要從事翻譯產品資料、刊登產品、網頁編輯維護、業務員、銷售、處理訂單、收發郵件、客服等工作。通過交流,
企業愿意為本專業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學習視頻,校企合作確保了人才輸送符合市場要求。深度的產教融合,既能解決課程、教材、師資、平臺等所面臨的困境,也能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
培養跨境電商俄語人才的過程是培養模式逐步探索、挖掘和學習的過程、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過程、是提升辦學特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會保持與時俱進的精髓,增加與跨境電商公司或工作團隊的溝通,培養出更多出色的跨境電商人才,為企業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
[1]李純純.新形勢下中俄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0):103~104.
[2]郭曉瓊.中俄經貿合作新進展及未來發展趨勢[J].俄羅斯學刊,2016(3):10~18.
[3]蘇曉棠.跨境電商俄語人才培養之策略[J].俄語學習,2016(4):34~38.
[4]孫麗麗.網絡外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考核辦法研究[J].中文信息,2015(10).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孫麗麗(1981-),女,山東日照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俄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