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悅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王智悅
“互聯網+”是時代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提高的重要產物,將其和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結合,可以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互聯網和英語教學相結合,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互聯網+”與大學英語教學融合的優勢,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希望能為高校英語教師及學生提供給一定的幫助。
“互聯網+” 大學英語教學 策略
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式上,“互聯網+”第一次納入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中。這里的“互聯網+”并非是簡單的物理相加,而是真正的讓互聯網與一個行業相融合。其實質就是要通過資源共享,開放聯合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將互聯網同英語教學相融合,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輔助教學,有助于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學習氛圍中學會并運用知識,對英語教學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創設真實語境,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語言學習若是脫離語境,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時,若是不能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在真實的語境中加以運用,語言的學習也會變得沒有意義。傳統的英語教學過分重視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學生在短期內或許能夠記住這些知識點,但很快就會遺忘。“互聯網+”的出現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可視、可聽的互動內容,將抽象、乏味的知識點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點所應運用的語境,減少反復識記的幾率,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互聯網+”將學生從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途徑,使得傳統的詞匯、語法等教學更具靈活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借助各種軟件,“互聯網+”能夠輔助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新課改的要求。
(三)有助于師生之間開展互動交流,增進師生感情
教師通過互動軟件布置英語討論話題,不同班級的學生可以在線進行討論,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放下心理上的壓力在討論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為課堂上不愛表現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通過開展互動,學生不再畏懼老師,增進了師生的感情,為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習樹立了信心。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發現學生的優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之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原有知識灌輸者的角色轉變成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微課作為線上資源,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進行學習,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查漏補缺,使所學知識點得以鞏固。同時豐富的微課資源可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利用網絡資源豐富作業形式
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要求學生將自己語音練習等音頻文件分享在微信群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評價選出優秀者,號召全班學生向其學習,必要時給予相應的鼓勵措施。學生為了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勢必要在課后進行反復的聯系,這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將自己讀到的英語學習的文章分享到群中,從而實現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三)加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網絡為英語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進行學習。但同時必須注意的是,網絡上既有資源,又有糟粕,學生若是意志力不強,很容易就沉迷于網絡游戲等不良的資源中。因此,教師必須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網絡只是學習一種的輔助性資源,而非學習的全部。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保持溝通,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必要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作用,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有助于實現學習資源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享,給英語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式轉變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聯網+”的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和學生都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讓其為英語教學服務。
[1]陳浩.“互聯網+教育”內涵及其與傳統教育融合探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11):8~13.
[2]錢小華.“互聯網+”時代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師博覽,2016(6):4~6.
[3]王麗麗,楊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4]王姝睿.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學習方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4):23~24.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
王智悅(1993-),女,漢族,陜西安康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寧夏大學,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