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徐國華 郝 靜
“互聯網+”環境下高職物聯網專業教學中創新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
劉春艷 徐國華 郝 靜
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提高人才質量,是高職院校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以我院為例分析了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了物聯網專業學生提升創新學習能力的幾種對策。
創新學習 物聯網 培養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學生基礎薄弱、教師創新意識缺乏與校園創新氛圍不足等現狀,如何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創新能力人才培養體系,是所有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高職院校要致力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就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而言,其行業本身具有知識更新快,對創新能力要求高的特點,基于此我們走訪調研了石家莊地區及一些京津冀的物聯網相關企業,對其技能崗位的人才需求進行了匯總和分析。結果顯示:物聯網產業體系結構調整后,對人才在專業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進一步的提高,對于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要求方面不再拘泥于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上,而是急需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創造能力的人才。
物聯網專業由于在高職院校中稍晚一些,教師的學歷及專業結構及專業基礎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實踐經驗缺乏,同時沒有拔尖老教師的幫帶,專業內的領軍人物寥寥無幾。這將不利于對師資力量的培養。高職院校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職業能力,而新入職的專業的教師要么是科班出身直接進行教學,要么是由于學科的發展,由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師轉入本專業,因此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不足,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課本的知識,而忽略與實際相結合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培養的學生創新思維不足。現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基礎薄弱,傳統的課程體系無法適應當今學生,要培養學生興趣,突出培養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要改革創新適應學生水平需要地課程體系。
(一)創新物聯網專業的課程體系模式
我院物聯網專業的整個課程體系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具體的工作過程為依據,以企業項目為載體,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做到了三結合、四轉化。三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實訓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勤工儉學與校外頂崗實習相結合。四轉化即實現了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轉化,教師到研發人員的轉化,課堂到生產車間的轉化,項目到真實產品的轉化。
(二)依托學院“智能家居”科研團隊,提升教師團隊創新能力,將科研成果轉換為實際教學項目
要想培養出物聯網專業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就要有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團隊。學校與企業聯合對教師進行培養是實現教師創新創造能力提升行之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投入到企業和社會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中,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與企業合作,形成互惠互利。例如,我院“智能家居”科研團隊對教師的創新創造能力與社會生產力的轉化、與企業的合作共贏,讓專業教師在合作交流中掌握領會一些新技術和新理念。此外,學校應為專業教師創造爭取提升創新創造能力的機會,鼓勵教師參加相關方面的比賽、培訓或者講座,同時激勵高職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產研合作,從科研項目中培養教師的創新創造能力,并且避免了高校中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教師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豐富充足,會在教學過程中與實際相結合,將這些真實的項目用于教學中,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新興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互聯網+教育”形勢下,通過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使教學更直觀、更形象,“雨課堂”的教學模式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師生可以線上交流,也可以線下互動,使整個教學全過程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實現了教學與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及時的溝通,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和創新激情。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像單片機等電子類的設計課程在授課中先利用仿真軟件proteus進行仿真設計創新,再進行實際項目開發,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以實施“英才教育”為抓手,通過參加各種相關比賽,帶動其他學生學習參加到比賽中,全面提升了師生的綜合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在這個“全民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途徑的。作為物聯網專業的教師更要不斷地跟進先進技術,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學院也要給學生提供創新的各種平臺,如參加各類科技活動、技能比賽,逐漸地培養自己的創新學習能力。
[1]吳琴,吳昕蕓.高校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分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
[2]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9~51.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研究課題《高職院校教師在“互聯網+”形勢下創新創造能力提升的問題研究》(課題批準號:JRS-2017-304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