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皓 王芝發 矯立波
新媒體視域下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有效溝通探究
張 皓 王芝發 矯立波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輔導員與大學生間的有效溝通已經成為了高校教育事業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然而新媒體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新媒體 輔導員 大學生 有效溝通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全面覆蓋,其成為了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時嚴重沖擊著信息傳播結構,對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有效溝通創造良好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一定的挑戰。所以我們有必要分析新媒體在輔導員與大學生有效溝通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新媒體視域下促進輔導員與大學生有效溝通的具體途徑。
新媒體通常是利用文本形式進行思想的傳達。首先,由于新媒體具有自由性特點,溝通雙方熱衷于利用網絡流行語和表情符號來表達內容,實際表達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用詞不當的現象,進而影響了溝通另一方的正確理解。其次,實際溝通過程中,有的溝通人員為了進一步減少溝通交流時間,往往會將溝通語言進行簡化,直接省略了標點符號,這不僅使得所表達的內容毫無情緒化,而且還無法使溝通另一方順利的解讀,文本表述不當會直接削弱了溝通質量。而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最初進行的面對面溝通能夠清楚掌握學生的肢體動作、語氣等姿態,溝通雙方對交流內容一目了然,充分落實了所要表達的內容。所以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必須是在雙方高度信任和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溝通,切記莫為了節省交流時間而盲目簡化表達內容,致使溝通另一方無法及時有效理解。
以往中,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過程中主要通過談話的方式進行,輔導員以一種嚴肅的姿態面對學生,溝通內容死板且枯燥,學生對這樣的輔導員十分恐懼,經常處于被動狀態下接受談話內容。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傳播各類信息,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與話語權,可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廣大網友就當前的熱門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正是由于新媒體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影響了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方式及手段。在虛擬化的空間中,學生使用語言措辭及表達內容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影響了輔導員的權威性。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利用新媒體與學生溝通交流時,必須保持本有的素養,禁止說一些題外話,樹立為人師表的形象,和學生距離不要太近,以免影響后續輔導工作的開展。
為了保證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有效溝通,就必須加強溝通雙方的理解與熟悉程度,彼此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從而實現預期的溝通成效。倘若高校輔導員忽視了對學生實際狀況的深入理解,那么溝通工作將難以打開學生的心結,并且也無法使學生產生心理與情感共鳴,可想而知,最終的溝通成效十分不理想。由于輔導員未及時充分掌握學生的特點、實際需求,溝通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尷尬場面。對于以上現象,需要輔導員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尊重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實際遇到的難題,并且根據學生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所寫的心情簽名或日志,輔導員不僅要給出合理的評論和科學引導,還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并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線上溝通與線下溝通關系,這對于師生間情感的升華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只有深刻體會輔導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能對輔導員的教育及思想表示高度認可,從而敞開心扉主動與輔導員溝通,產生情感共鳴,溝通效率和效果達到了質的飛躍。
隨著新媒體在高校的廣泛應用,輔導員除了創新自身思維模式及管理方式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媒體素養。隨著學生緊跟時代發展,輔導員也應作出必要的改變。一方面,輔導員應不斷強化自身的媒介意識,進入到學生的虛擬空間中,及時獲悉學生熱衷的話題和感興趣的地方,這樣就能使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進行有效溝通,輔導員還應在閑暇時間自主學習了解各種新媒體技術,不斷豐富自身的新媒體知識,實現信息化溝通方式,保障網絡溝通的順暢性。另一方面,輔導員應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與洞察能力,對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進行準確甄別、篩選并深入加工,然后將具有現實意義的網絡信息傳輸給學生。此外,輔導員還應強化自身的媒體素養。高校輔導員應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應確立有關于新媒體方面的規范要求,正確看待媒體抨擊現象,轉發有價值的文章內容,通過合理的語言進行教導,通過正確的行動進行示范,充分展現自身良好的性格、氣質、道德素養等。
綜上所述可知,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應注重創新自身的思維方式,及時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始終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為重點,深入研發和有效使用多元化信息溝通路徑,關心、尊重大學生,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關系,推動和諧美好的校園建設。
[1]文洪瑩.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教育的實現途徑[J].高校輔導員,2014(2).
[2]王琳,張晗.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研究[J].青年時代,2015(21).
[3]朱瑛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探索[J].才智,2015(32).
[4]羅慧.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狀況研究——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2015(11).
[5]張世澤.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科教導刊,2014(2).
青島黃海學院)
張皓(1986-),漢族,山東萊西人,中共黨員,法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