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佩
跨境電商背景下應用型本科商務英語課程改革探析
王 佩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為應用型本科商務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與平臺,自然也應成為商務英語順應市場變化,課程改革的新方向。商務英語教學應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模式轉變、產教融合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培養“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復合應用型人才,以符合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能力的需求。
跨境電商 商務英語 課程改革
跨境電商是一種新型貿易方式和新型業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2016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在北京發布《貿易的未來:跨境電商連接世界——2016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報告指出,2015年,全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4.8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9.5%。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5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1.2萬億元。阿里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跨境電商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呈現為:以出口為主導,適度發展進口。在這種發展趨勢下,跨境電商對人才的需求有別于傳統的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首先,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長;其次,跨境電商行業需要“商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單純的外語、國際貿易或者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已經不能勝任跨境電商崗位。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和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旨在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服務于跨境電商行業的商務英語系列課程,其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等都應當作出對應的調整,以符合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
(一)企業對人才需求強烈
傳統中小型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新興的跨境電商經營企業高度發展都急需大量的相關人才,特別是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特征的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綜合性需求較強,單一的專業人才培養無法滿足企業對“通才”的需求。
(二)人才難以滿足行業需求
根據當前市場需求,跨境從業人員應具備商務英語、各國風俗文化、電子商務、國際物流、跨境營銷、國際貿易實務等知識。而跨境電商處于發展初期,全國多數高校沒有復合型專業針對性培養相關人才,企業很難直接招聘到“商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綜合性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一)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
目前多數商務英語相關課程并沒有針對具體行業和工作崗位設置教學目標,自然也沒有以跨境電商背景為基礎的教學目標,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能力沒有太多聯系,學生學到的商務英語知識存在“萬金油”的特點,畢業后不能達到跨境電商相關崗位對商務英語能力的要求。
(二)教學形式以理論教學為主
跨境電商崗位對商務英語能力的要求以應用型和實踐性強為特點,而目前商務英語系列課程仍然以理論教學形式為主導,實訓課程缺乏或者占比很少,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商務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目標,學生所學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實踐的機會。
(三)課程內容設置不完善
跨境電商崗位的知識點主要涉及商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跨文化交流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對學生商務英語的要求為學生掌握基本的商務英語知識,在各跨境電商平臺上能應用英語熟練的進行書面、口語交流活動。此外,還需要掌握溝通技巧、國際商務談判能力等實戰技巧。但在目前的商務英語課程內容設置中,內容單一,覆蓋面窄,對跨境電商崗位的主要內容和知識點涉及很少,綜合的知識點和技能培訓幾乎缺失,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符合跨境電商崗位的招聘需求。
(四)跨境電商平臺搭建不到位
跨境電商主要是通過跨境電商銷售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敦煌網等進行商品的銷售,或者通過一些國際社交平臺,如Twitter、facebook等進行商品的宣傳,使用的主要語言是英語。因此,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便是讓學生在商務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全方位接觸這些跨境電商平臺和社交網站,通過這些平臺和網站進行有效的學習。然而,由于跨境電商是新興產業,很多學校對跨境電商平臺了解不夠深入,再加上一些技術、政策上的原因,使得學校對于跨境電商平臺的應用很少或者缺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實訓操作”,商務英語教學和學生將來工作需要存在嚴重脫節現象。
(五)“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師資隊伍缺乏
目前,高校商務英語教師缺乏跨境電商知識和實踐培訓,而大部分從事跨境電商教學的教師又不具備商務英語的專業背景,且多數高校教師缺乏跨境電商平臺的實踐工作經驗。因此,面向跨境電商平臺的商務英語教學,存在缺乏“商務英語+跨境電商”符合型教師的問題。
(一)設定跨境電商崗位相對應的人才培養目標
針對跨境電商的崗位需求,將商務英語教學目標與跨境電商崗位的需求有效結合,以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作為方向定位。跨境電商背景下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通過使用跨境電商平臺和社交網站,能夠綜合運用商務英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知識,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等商務活動。明確了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在內容設置方面才能更加有針對性。
(二)完善商務英語課程內容設置
以跨境電商實踐工作操作流程為主線,設置商務英語課程內容,同時,增加跨文化知識、商務談判、電子商務、應用軟件等與操作內容相關的碎片化知識,將商務英語課程內容設置以跨境電商工作流程模塊化形式呈現,不僅使得學生在對跨境電商崗位的工作流程一目了然,且對于每一個工作步驟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商務英語、文化、談判、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知識點都能一一學習和掌握,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有針對性的教與學。
(三)構建基于產教融合的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為應用型本科商務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與平臺,自然也應成為商務英語順應市場變化,改革實踐教學模式的新方向。
1、與企業合作,引進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
以阿里巴巴速賣通(aliexpress)與阿里巴巴國際站(alibaba.com)為例。阿里巴巴速賣通與國際站分別是跨境電商B2B與B2C平臺,也是目前國內外向型企業使用的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學校可與企業合作,將這兩個平臺引進商務英語、跨境電商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通過真實平臺的搭建,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使用真實的企業賬戶,以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步驟為主線,進行產品上傳、店鋪運營、產品推廣、訂單處理、客戶服務等一系列的實踐操作,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教學模式。
2、實施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
引入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后,接下來可以實施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具體做法為:組建學生項目團隊-實施交易流程-建立過程性考核體系。首先,組建學生團隊,每個項目團隊為5-6人,根據學生在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談判、商務英語等方面的優劣勢進行組隊;其次,根據跨
境電商交易流程,即開通店鋪-店鋪運營-店鋪優化等主要業務流程進行分工并實施;同時,在進行前兩項的過程中,建立過程性考核體系。跨境電商項目化實踐教學必須采用靈活的過程性考核方式。
(四)培養“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復合型教師團隊
為了更好的服務跨境電商行業,阿里巴巴集團等電商公司近年來與高校合作,開展培養跨境電商師資團隊的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與此類企業合作,培養“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復合能力強且具有實踐操作經驗的高校優秀教師團隊。
[1]康瑩.跨境電商現狀分析及趨勢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14).
[2]周銀新.基于跨境電商的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職業時空,2016(2).
[3]范新民.高等教育國際化與跨境外貿電商人才培養:跨界融合視角[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4]朱楊瓊.基于Aliexpress的外貿電子商務實訓模式研究——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4(11).
西安歐亞學院)
王佩(1982-),女,陜西榆林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