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細珍 常 虹
論大學生日常生活會話中的粵英語碼轉換
葉細珍 常 虹
粵語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在港澳及珠三角地區地區有著廣泛的使用人群。由于歷史、經濟及文化影響,粵語中存在大量外語借詞現象,英語外來詞尤其明顯。語碼轉換是社會語言學的重點研究對象,這一現象大學生日常對話中也常出現,特別是粵語與英語之間的轉換。本文以珠三角地區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粵英混合對話為語料,分析大學生日常生活會話中的粵英語碼轉換的特點并分析此現象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粵英 語碼轉換 語碼混合
隨著珠三角地區對外貿易合作的發展,語言形式的發展也逐漸多元化,粵英的語碼轉換和混合也成為流行,大學生作為新生事物的主要傳播者和創造者,對語言的接收和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網絡熱詞的出現及廣泛使用,更加體現了這一點。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粵英轉換或混合現象已探究粵英語碼轉換的特點及影響。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認為,語言、語域、方言、俚語等都可成為語碼。語碼的選擇運用與社會與語境的關系是社會語言的中心問題,而語碼轉換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粵英夾雜”的語言現象,在社會語言學中可進一步區分為“語碼轉換”和“語碼混合”。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是指說話者在對話或交談中,從使用一種語言或方言轉換到使用另一種語言或方言。有部分學者認為,語碼轉換是指句子之間的轉換,而語碼混合(Code Mixing)是指句子內部出現轉換。Myers-Scotton (1998:36(認為“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合雖然牽涉到不同的語法限制,但是它們的社會功能是相似的。所以理應屬于同一框架”。支持之一觀點的學者(Appeal & Muysken 1987, Bhatia, 1992; Baetens, 1986; Clyne, 1991; )都支持用語碼轉換來概括句簡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合這兩種現象。廣東珠三角地區常見的“粵英混合”的語言現象就是語碼轉換的具體表現。這種語言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比較普通,本文的討論分析限定范圍為大學生日常會話中的粵英語碼轉換。
(一)語料來源
語料來源一般分為口語和書面語。本文選取的語料來源于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對話。下面以含有粵英語碼轉換的三則對話為例,總結大學生日常會話中粵英語碼轉換的特點,并進一步分析各類轉換方式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對話1
日期:2017年3月31日
時間:中午12:30
地點:某校園餐廳內
參與會話人數:3
性別(年齡):女(約20歲)女(約20歲)女(約40歲)
主要會話者之間的關系:同學
學生1:阿姨,你哋哩度有無Wif i?
(阿姨,你們這里有沒有無線網絡信號?)
阿姨:墻邊上有寫(墻上有寫)
學生1:唔該曬,咦,password好似唔啱嘅?
(多謝,咦,密碼好像不對啊?)
阿姨:無可能嘎,系唔系你睇錯左啊?
(不可能啊,是不是你看錯了?)
學生1:我睇下,系喔,真系我睇錯左。Sorry,阿姨
(我看一下,是的,是我看錯啦,不好意思,阿姨)
學生2:咦,小紅,系哩度食lunch啊?
(咦,小紅,你在這里吃午飯嗎?)
學生1:系啊,你食左沒啊?
(是啊,你吃過飯了嗎?)
學生2:未啊,都系打算系哩度食,咦,你上次唔系話今日要陪你媽咪去做facial嘅?
(還沒啊,我也是打算在這里吃。咦,你上次不是說今天要陪你媽媽去做美容嗎?
學生1:系啊,佢宜家仲系shopping緊,佢話下晝先去喔
(是啊,她現在還在購物呢,她說下午再去。)
對話2
日期:2017年3月1日
時間:上午10:30
地點:教室
參與會話人數:2
性別(年齡):女(約20歲)男(約21歲)
主要會話者之間的關系:同學
學生1:essay 寫完未
(論文寫完了沒?)
學生2:未啊,仲未確定topic
(沒啊,還沒確定題目)
學生1:Are you kidding me?差唔多要交了哦
(你開玩笑吧?差不多要交了哦)
學生2:No,小case 啦
(真的,小事一樁啦)
對話3
日期:2017年2月15日
時間:上午10:30
地點:學校西餐廳
參與會話人數:2
性別(年齡):女(約20歲)男(約22歲)
主要會話者之間的關系:同學
學生1:咦,點解你哩個包包咁out嘅?
(咦,你這個包包怎么那么老氣的啊?)
學生2:冇計啦,你都唔送俾我。哩個系我地friend送俾我嘎,用左好多年,有感情,唔舍得啊
(沒辦法啊,你都不送我。這個是我的朋友送給我的,用了好多年了,有感情,舍不得啊)
學生1:叫你boyfriend送俾你啦,唔好送手機啦,送LV啦。(叫你男朋友送給你啦,不要送手機,送LV啦。)
從以上對話可知,大學生日常對話中使用粵英語碼轉換的現象非常普遍。常見的語碼轉換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粵語中直接加入英語單詞,包括名詞、形容詞和動詞。名詞如對話1中的password、lunch、facial,對話中2中的essay、topic、case及對話中3的friend、boyfriend。動詞如對話2中的shopping,形容詞如對話3中的out。這類語碼轉換方式都是在粵語中直接插入英文單詞。這一使用過程能夠加深講話者英文單詞的記憶和理解。此外,在粵語中直接插入詞匯,能夠避免語法錯誤,增加了詞匯使用的靈活性。說話人無意識的語言使用習慣可以達到積累詞匯的目的。這一類語碼轉換對英語學習有正面作用。第二種是直接加入英語短語或句子。如對話中2的Are you kidding me?(你是在開玩笑吧?)在大學生日常粵英語碼轉換對話中,常見的短語和句子還有None of your business(不關你事)、Excuse me(不好意思)等。這類型的短語和句子的粵英語碼轉換對說話者的英語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對低學齡者有一定的難度,只有在中高齡學習者且語言基礎較好的學習中比較常見。這類型的粵英語碼轉換對英語學習者有較大的正面影響,能夠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的印象。第三種是在前兩種形式的基礎上產生了詞形和語義變化。即插入的英語單詞為縮略詞或有語義的變化。如對話1中的Wif i,其原型為 Wireless Fidelity(無線網絡),類似的縮略詞還有對話3中的out,原型為out-dated(過時的(。常見的還有pro,原型為professional(專業的)。然而此類語碼轉化模式對書面語的表達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如out,意為“過時的”或“在外的”,在書面表達的過程中,寫作者難以向讀者表述清楚其寫作意圖。而Professional(專業的)在書面語的使用過程中,很可能受口語交際的習慣性影響寫成Pro。這一縮略詞的使用不符合書面表達的規范要求。對此,我么有必要編寫專門的英語詞匯書或教材供廣大粵語學習者學習使用,盡可能地擺脫粵英語碼轉換帶來的負面影響。
語言的形成和交叉使用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歷史、經濟、地理位置等。在珠三角地區,粵英語碼轉換的現象比較常見,其他形式的語碼轉換現象較少。不管是粵英語碼轉換或是其他形式的語碼轉換,對英語學習者都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應關注這一語碼轉換形式的正面和負面作用,揚長避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克服其負面影響,從而更有效的學習語言。
[1]Myers-Scotton.C.Structural uniformities vs. community differences[A].In R.Jacobson(ed(.Code-switching worldwide[C]. 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8:85~108.
[2]Appeal,R & Muysken,P.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7.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外語外貿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