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智穎
對《哈姆雷特》的思考
肖智穎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著名作品,主人公通過復仇的種種行為讓自己的心靈慢慢成熟,并在其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磨難,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思考。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比較脫離現實,但他堅定的意志和決心正是我們所缺乏的。在閱讀完《哈姆雷特》以后,我們也需要去感悟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并不斷完善人格的缺陷。
哈姆雷特 思考
《哈姆雷特》作為一部經典之作,不同閱讀者對它的解釋都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最為典型的有幾種,第一是泰納的解讀,他認為是理智殺害了哈姆雷特的激情;第二是弗洛伊德,他認為戀母情節是哈姆雷特的最大特點;第三是形式主義理論家,從文學的角度認為仇人不應被殺死,以讓故事更具懸念。
心靈的成長階段是該作品中最突出的體現,當主人公能力還不足的時候,他缺乏挑戰世界的能力和勇氣,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通過精神和智力的成長來不斷充實自己,利于重大事物的處理,并能及時看清當前局勢。這種成長階段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經歷的,比如我們的學習,只有我們通過不斷的努力,當獲取豐富的知識和能力以后,才能夠在當前的時代發展中發揮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不僅才貌兼具,且出身高貴,如果一且些能夠按部就班,他將以王者的身份成為國家的君王,可謂是有光明的前途。同時,哈姆雷特還有幸福美滿的愛情,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他能夠成為世上最幸福的王子,并能對自己的人生抱有最美好的憧憬。對于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其主要有幾個主要方面,第一是學者高超的辯論能力;第二是朝臣敏銳的雙眼;第三是軍人般健碩的身體素質,是人中龍鳳。但在突然之間,哈姆雷特失去的父親,母親也面臨再嫁,這讓他一夜之間失去了王者的庇護和支持,這種失落感讓他一時之間無法應對。而哈姆雷特在遭遇這種突然的變故之后,一下從傲嬌的歡樂少年變成一個憂郁、失去方向的普通人,這也讓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所處的環境,并促使自己的心靈開始成長,開始磨難的旅程。
作為現代高中生,不僅僅是各種文化故事,很多現實狀況也能讓我們清楚的認識,要成長為一個成熟,且具備高素質能力的人,除了擁有基礎的基本能力以外,我們還需要在心理和治理等方面經歷多次考驗,以實現真正的沉淀和成長。
通過對哈姆雷特性格、智力的分析可以發現,他在經歷心靈的成長以后已經獲得了很強大的實力,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優秀人才,要實現自己的復仇計劃是指日可待的,只需要等待時間和機會。但是,哈姆雷特面臨最大的困難并不是自己強大的敵人,而是社會經驗和實踐的缺乏,這也能夠將他心靈的軟弱凸顯出來,這需要他首先實現自我戰勝。所以,思考自身是哈姆雷特首先需要進行的一項任務,并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女人是哈姆雷特最先思考的,也是他最不能理解的,曾經和父親深愛的母親為何能夠在父親死后,快速的和自己的叔父走到一起,讓他對道德和貞潔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因為失望于母親,讓哈姆雷特從此不敢相信女人,并對女人失去信心。
哈姆雷特在自我的思考中意識到現實的無奈和黑暗,人世更是缺乏溫暖,在他看來,自己所接觸的人都是自私、卑鄙,并且忘恩負義的小人,而女人也是淫蕩的,缺乏忠實和貞潔,親情并不存在于人世界,更無忠貞的愛情,覺得人世間沒有什么可以依戀的。
哈姆雷特對人生的意義痛苦的琢磨和思考著,更時常浮現心中最大的疑惑,“存在還是毀滅”。當哈姆雷特在這種煎熬之中無法自拔的時候,他經歷了人生中具有轉折意義的三件事情,這也是讓他的心智逐漸成熟的關鍵。首先是挪威老王侄兒的事件,福丁布拉斯為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帶著兩千人去拼命,讓哈姆雷特對這群人有了敬佩之心,更被他們這種巨大的勇氣深深觸動,讓自己也有了強大起來的決心,并對自己的復仇大計有了更大的勇氣。其次是哈姆雷電得知克勞迪斯的陰謀,這讓他明白自己的存在地奸王是有很大威脅的,并一心想要刺殺他。最后一件是墓地談話,通過與兩個掘墓人的談話,讓哈姆雷特產生了很大的聯想,即使生前再輝煌的人,死后也將化為塵土。既然人終有一死,那何不放下生死去復仇,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留下千古芳名。
雖然哈姆雷特的故事結尾并不樂觀,但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長短,而是他在有限的時間里拼命完成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并經歷了心靈的磨難。作為當代高中生,我們應當去細細閱讀這部優秀的作品,體會主人翁的心理變化,并去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通過不斷的學習來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1]徐煜.與哈姆雷特無關,與哈姆雷特有關 話劇《弄堂里的哈姆雷特》觀后[J].上海戲劇,2016(10):15~17.
[2]陳萍萍.靈魂的相遇 評意大利Polyglot劇團《哈姆雷特麗雅》[J].上海戲劇,2016(10):14.
[3]史春穎.哈姆雷特性格分析與其悲劇的必然性[J].科技展望,2016,26(33):288.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