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娣
自我特質概要的存在
——來自正常與特殊個體證據
尹 娣
統一的自我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個人生活情景記憶、自我個性特征、個人生活的事實經歷等。腦損傷病人和發展障礙病人在自我個性特征知識上,表現出一定的彈性。我們認為人類的記憶結構可能包括一個亞系統,這個亞系統在功能上專門負責自我知識特征的獲得、保存和提取。而且神經心理學的案例研究還發現,不僅知識的存儲和提取是分離的,在知識的獲得上也是分離的,自我個性知識的獲得是通過領域特殊性這一學習機制實現的。
自我 個性知識 情景記憶 特質概要
心理學家認為,信息是以兩種基本類型存儲的,即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陳述性記憶又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相對來說,大部分的語義記憶與自我是不相關的,而情景記憶都有關于自我的心理表征,自我可以是媒介或者是某些行動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刺激者或者某種情境的經歷者[1]。
個體過去的情景記憶很明顯是自我知識的第一來源,那么這些記憶是否是自我知識庫的唯一來源?如果這個信息知識庫是以情景性記憶存儲的,那么自我特質判斷將是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最好是提前將個體在多種行為情景中表現出來的特征概括起來,存儲為特質概要。在下文,我們將回顧整合以往的證據,即證明特質概要信息庫的存在。
以往的研究為人格的特質判斷提出了兩種解釋。抽象的觀點認為是直接提取已經準備好的特質概要。計算的觀點否認特質概要,認為提取特質判斷是在線計算的,即對特質的判斷是建立在對情景記憶的提取基礎上。需要指出的是,這兩種觀點對于特質判斷是否需要提取情景記憶是對立的。這些觀點已被以多種范式驗證過了,下文將主要討論啟動范式的結果。
(一)檢驗認知正常個體的特質概要
用啟動范式檢驗的結果是,支持抽象的觀點,不支持計算的觀點[2]。若計算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么當被試在完成描述任務時,特質一致性情景將會被激活和分析。如果特質一致性情景記憶被激活,那么完成描述任務的被試對這些記憶的提取將快于完成控制任務的被試。結果表明:首先做了自我描述判斷的人其在做特質判斷時并不比控制組被試反應要快。即支持抽象的觀點,做特質判斷沒有啟動與特質一致的情景記憶。
其他的研究表明是否呈現特質概要是依情況而定的,當特質概要不存在的時候,那么在做特質判斷時特質一致性情景記憶就會被激活。
這些研究都是對認知功能正常的被試進行的,整合以上研究我們得出這一論斷:個體直接從語義記憶中提取特質概要,不需要從情景記憶中提取信息。
(二)來自認知功能受損個體的證據
鑒于認知正常個體的不同記憶系統間可以正常的相互作用,故很難理清在自我知識方面不同記憶系統的相對作用。但神經心理障礙者的記憶提供了在相對獨立條件下操作各成分系統的可能。
1、案例之D.B.
D.B.是一個因心臟休克后缺氧而成為遺忘癥患者的老人。為了檢驗他的語義自我知識,讓其在兩個不同的場合下,判斷一系列自我描述的個性特征,也讓他的女兒評定D.B.同樣的特質。結果發現D.B.能準確而詳細的知道自己的個性,但是他無法意識到任何具體的行為或經歷 。這表明即使他失去了全部的情景記憶,但他卻能準確的知道自己的個性特征[3]。即證明自我知識在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上是分離的。但是能將個性特征的語義知識從其他類型的語義知識分離出來嗎?
D.B.的語義記憶雖受到疾病的影響,但受損程度遠輕于情景記憶的損傷[3]。他知道很多一般的生活事實,但是關于生命歷程方面卻很有問題,所以說D.B.的一般語義知識很多都受到損傷,但是其個性知識卻是完好的。這表明語義記憶是分離的:分為一般語義知識和自我個性特征語義知識。
2、案例之R.J.
我們假設語義自我知識在功能上獨立于情景記憶,但它是根據情景記憶的信息庫建構的。這個假設無法從D.B.的案例上得到證實,而R.J.是個從小就患了孤獨癥的男人,所以從R.J.身上似乎可以驗證這一的結論。
為了檢驗上述假設,Klein等人評估了R.J.的情景記憶[4]。研究發現R.J.的情景記憶嚴重受損,但R.J.提取了準確的個性特質知識,其兩次測驗相關系數很高(r=0.86,IQ匹配控制組的r=0.78)。這表明R.J.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但是他是如何獲得自我特質知識的?
對R.J.的進一步測試表明語義記憶存在內容特殊性的分離。Klein等人要求R.J.判斷常見物體的特征[5]。而R.J.的答案和IQ匹配控制組的答案相關,范圍在0.18-0.33之間。然而他回答個性問題的能力是良好的,但是對食物和物體卻無法獲得一致性的知識?;蛘呖梢越忉尀椋捍嬖谝粋€特殊的機制負責個性知識的獲取,即使獲取其他領域知識的機制受損嚴重,該機制仍然完好。
特質概要有個明顯的優點:他們能為特質判斷問題提供快速的答案,而社會交往經常需要在瞬間做出判斷[2]。而另一種方式,即提取和在線評估情景記憶是需要對每一個特質進行判斷的,這是很花費時間和計算的。這種方式雖說是不可取的,但是當特質概要不存在時,卻是必須的。這個觀點解釋了三個相互制約的事實。第一,為什么存在特質概要。第二,為什么提取特質概要不需要回憶與該特質一致的情景記憶。第三,為什么盡管存在特質概要還保存著情景記憶存儲,以及何時特質判斷需要提取情景記憶。
Klein等人提出一攬子方案,可以在進入決策系統時啟用,它通過聯合激活特質概要和與該特質不一致的情景記憶實現的[2]。因此,即使特質概要已經形成,也要保留著存儲情景記憶的功能:行為情節的記憶能提供概要范圍的限定條件。當然,也有的研究者指出抽象特征知識和個人情景記憶是相關的[6]。該觀點與自傳記憶的SMS模型一致,該模型認為概念自我與特定情景記憶和自傳記憶知識基礎是相互作用的。當Klein等人也通過對遺忘癥、孤獨癥等患者的最新的研究驗證了自我知識系統是一個相互關聯,但是功能獨立的系統[7]。然這些結果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人類的認知結構或許包括一個信息庫,其功能是專門負責個性特征知識的存儲和提取。同時有個專門機制負責該信息庫的形成和更新:隨著時間和經歷而改變,信息庫也不斷地更新,從而才能準確的捕捉到在某一時刻一個人可能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
(一)存在語義亞系統專門負責個性特質知識的存儲和提取
研究結果支持以下推論:第一,人類心理是以特質概要的形式存儲個性特征的。第二,在語義記憶方面存在分離,即自我知識特質是在功能上獨立的語義記憶亞系統。第三,個人自我的特質知識是獨立于對其他人特質知識而儲存的。綜上所述,記憶系統中存在一個語義亞系統,該系統在功能上專門負責自我知識特質的存儲和提取。
(二)存在一個專門的習得系統
神經心理學的案例也引出一些嘗試性的推斷:第一,習得個性特質不需要有意識提取情景記憶。第二,在語義方面的任何分離,都表明存在功能上獨立的存儲和提取系統。第三,特質自我知識是通過習得機制獲得的,這個機制在功能上區別于那些獲得其他知識的機制,即自我個性知識的獲得是通過領域特殊性這一學習機制獲得的。
[1]Kihlstrom, J. F.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and me-ness .1997: 451~468.
[2]Klein, S. B., L. Cosmides, et al. Decis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memory: Multiple systems, multiple functions. Psychological Review , 2002,109(2): 306~329.
[3]Klein, S. B., K. Rozendal, et al. A social-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alysis of the self. Social Cognition, 2002,20(2): 105~135.
[4]Klein, S. B., R. L. Chan, et al. Independence of episodic and semantic self-knowledge: The case from autism. Social Cognition, 1999, 17(4): 413~436.
[5]Klein, S. B., L. Cosmides, et al. Is there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the self? A neuropsychological case stud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2, 36(5): 490~506.
[6]Sakaki, M. Semantic self-knowledge and episodic selfknowledge: Independent or interrelated representations? Memory ,200715(1): 1~16.
[7]Klein, S. B. and C. E. Gangi “The multiplicity of self: Neuropsychological evid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self as a construct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1191(1): 1~15.
(作者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尹娣(1985-),女,漢族,江蘇新沂人,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