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婷
淺析腰在中國古典舞旋轉中的重要性
周玉婷
古有翹楚折腰的技術動作,現有以腰為軸的各類動作的發展。從古至今,舞蹈中都離不開腰的運用。
腰 中國古典舞 旋轉
“旋轉”,在中國古典舞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訓練價值,豐富了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表現力,是中國古典舞訓練體系中技術技巧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旋轉”是指人體圍繞著一個支點,進行平面上的運動。“旋轉”在舞蹈中的功能,一是:“銜接上下動作的連接動作,承上啟下;二是:輔助美化或渲染本身的主體動作,起點綴作用;三是:表情達意,為敘事作用”。[1]在很多“旋轉”中,“起法兒”是:“起于腳,發力于腰,行于指。”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只有良好而充分的對腰部進行基礎訓練,掌握并正確發揮腰部的能力,才能更加精妙地體現出中國古典舞的美學特色,完成傳神生動的舞蹈作品。
在古典舞技術技巧中,“旋轉”占據三分一的比重,在這三分之一中最體現中國古典舞的轉則屬民族舞姿轉,它涵蓋了中國古典舞中“擰傾圓曲”的形態,也正式因為這一點將其他舞種的“旋轉”相區別。在中國古典舞“旋轉”中,常說道:“發力在腰,用力在梢”“走上身,留下身”的口訣,但是也從這兩句口訣中可以看出腰在“旋轉”中的重要性。
在解剖學中,腰是指人體胯以上頸以下的部分,是人體連接上身和下身的樞紐,是軀干運動的核心,協調了身體多部位的運作。在戲曲中把腰比作“人身之棟梁”,有“身法即是腰法”之說。在武術中,也有人總結為“腰如四軸,氣如車輪,用力在腕,機關在腰”。在中國古典舞中,腰的運用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如身韻中“云間轉腰”是腰帶動著劃平圓、“提沉”也是通過腰部表現;技術訓練中,“旋轉”的動力之一也來自于腰、“點翻身”、“串翻身”也是腰的立圓運動,由此可見,腰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重要性。在本文中,主要是對“旋轉”中腰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的各類“旋轉”,都表現出豐富的動態性和民族風格濃郁的特性,這種風格特性也直接體現在中國古典舞“旋轉”的表現形式上,有垂直重心的旋轉,如“掖腿轉”、“跨腿轉”、“旁腿轉”等,還有“擰傾圓曲”的民族舞姿轉,如“斜探海轉”、“大掖步轉”等。
在民族舞姿轉中,腰是中國古典舞旋轉中發力點之一,無論是“起范兒”,還是“旋轉”中的二次發力,都要依靠腰部的發力,圈數才能越轉越多、越轉越快。如“大掖步轉”,是單腳支撐重心的半腳掌轉,轉之前是靠動力腿的蹬地、甩頭的發力才能形成轉的動力,而轉之中的二次發力則是要靠腰部的繼續回旋才能形成發力點,在中國古典舞中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就是二次發力,而民族舞姿旋轉中的二次發力關鍵就在于腰。在如斜探海轉,轉之前的動力來源于動力腿的向上抬及甩頭,上身是“旁提”、“橫擰”,而此時的腰既要控制上身的舞姿又要形成轉之中二次發力的動力,才能以上身的動勢帶動下身完成斜探海轉。這兩種轉,分別體現出“走上身,留下身”“發力在腰,用力在梢”的動勢特點。
在基礎轉中,雖沒有舞姿轉中“擰傾圓曲”的形態,并且主要是以垂直重心為主,但因為腰是一切動力的來源,所以在基礎轉中也是通過腰部肌肉的控制、立背拔腰使整個身體保持平衡避免踏腰來完成基礎轉。比如“平轉”,是單腳支撐重心的旋轉,并且是在行進中進行雙腳重心的交替,在轉中要求是四個點(肩的兩個點、胯的兩個點)保持一致向翻書一樣整體翻動,既然是整體翻動,對腰部肌肉的控制就更加需要,從腰部核心散發出的力量使人體達到頂天立地的姿態,使身體達到平衡才能完平轉,如果在轉動過程中有踏腰的現象,那么整個平轉速度、重心都會出現問題。在如“紫金冠轉”,屬于垂直重心轉,轉之前的動力是經過上步,動力腿蹬地、腰部的回旋形成動力,并且靠腰部的控制來平衡上身與動力腿的關系,在轉之中,腰部的控制不能松懈,不然會導致人體重心向下,造成一圈就倒的現象出現[2]。
古有翹楚折腰的技術動作,現有以腰為軸的各類動作的發展。從古至今,舞蹈中都離不開腰的運用,發展到現在,腰都有它存在于各類旋轉中不同的發力方式的重要性,并通過上身不同的舞姿,帶來不同的運動路線從而帶動整個身體的力量進行旋轉。它能讓旋轉得到二次發力,能使上身與下身保持垂直,能在風格性強的舞姿中保持身體的平衡,如果沒有腰部的控制能力,勢必不能完成旋轉動作。所以,要想旋轉轉的多、快、穩,對腰的重視不能少,將腰用好在旋轉之中,并且融入到中國古典舞訓練之中,能更好地展現出中國古典舞獨特的魅力!
[1]吉云霞.淺談舞蹈課堂中對“旋轉”的理解[J].黃河之聲,2014(1):47~48.
[2]徐磊君.中國古典舞旋轉能力的培養[J].廣東藝術,2006(2):63~64.
四川音樂學院)
周玉婷(1991-),四川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