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芳
簡論紅樓夢中生日戲的作用與審美趣味
王亞芳
《紅樓夢》雖然是一部小說,但是卻有很深的戲曲化特點,書中凡節慶必要演戲,這些戲曲在塑造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以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紅樓夢》中的生日戲為出發點,淺談戲曲在《紅樓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深厚的審美趣味。
《紅樓夢》 生日戲 作用 審美趣味
清朝是中國戲曲的集大成時期,這些戲曲給曹雪芹的藝術創作帶來了深刻的靈感,《紅樓夢》中寧榮兩府凡大節慶必要點戲,所涉及的戲文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頗有深意。曹雪芹寫戲曲的目的實為寫人,通過《紅樓夢》中人聽戲的態度及點戲、看戲、評戲等情節暗示人物命運,突顯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紅樓夢》中共有五回寫到與生日宴有關的戲曲。分別是第十一回寧國府為賈敬祝壽點了三出戲,一出《還魂》、一出《彈詞》、一出《雙官誥》,第二十二回,賈母為寶釵慶生,寶釵點了一出《西游記》、一出《山門》、鳳姐為討賈母歡心又點了一出《劉二當衣》,第四十三回鳳姐過生日演了兩出戲,《荊釵記》,《男祭》。第六十三回大觀園中的姐妹為寶玉慶生,芳官唱了《上壽》、《掃花》兩出戲。第七十一回賈母八十大壽賈府請了戲班唱戲。
賈敬祝壽三出戲曲《還魂》出自湯顯祖著牡丹亭的第三十五出,《還魂》一出寫杜麗娘死而復生和柳夢梅結為夫妻。《彈詞》出自洪升著《長生殿》第三十八出,寫唐玄宗的樂工李龜年,經“安史之亂”,流落江南,以彈琵琶賣唱為生,唱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歡離合及唐王朝的興衰陳跡。《雙官誥》清陳二白著,寫馮琳如的婢妾碧蓮守節教子,后來得了夫子雙份官誥的故事。這幾出戲并不像元妃省親時點的幾出戲起暗示人物命運,伏賈府敗落等重要作用。但是細思卻耐人尋味,賈府為賈敬過壽,但是主角賈敬卻在道觀里煉丹,賈府眾人聽戲但是卻未見賈府的老少爺們出現,反而是王熙鳳,秦可卿,王夫人,邢氏這些管家媳婦,當家女眷做主角,點的戲曲也頗有意思,三出戲的主人公都是女子,且都與過壽無關,曹雪芹在這里暗示賈府男人的庸懦無能,不務正業,反而是女人做主角。這一回的另一情節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觀點,鳳姐從秦可卿房中出來遇到賈瑞,賈瑞欲調戲鳳姐,文中借鳳姐的話說:“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這樣禽獸的人……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從這里也印證了賈府的男人無能淫亂、不務正業,反襯了女人的精明與手段。
賈母為寶釵慶生,寶釵點了一出《西游記》、一出《山門》、鳳姐為討賈母歡心又點了一出《劉二當衣》。這回生日戲寫得趣味橫生。第二十二回交代,寶釵為討賈母歡心,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寶玉道:“只好點這些戲。”寶釵解釋道,有一支《寄生草》鏗鏹頓挫,填的極妙。寶釵便念道: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玉聽了,喜的拍膝畫圈,稱贊不已,又贊寶釵無書不知。黛玉道:“安靜看戲吧,還沒唱《山門》,你倒《妝瘋》了。”這一段不足三百字,卻充滿趣味性,且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首先是寶玉的手舞足蹈與黛玉的暗諷,充滿著小兒女的天真與爛漫,讓人忍俊不禁。其次這只《寄生草》也成了寶玉出家的引線,如寶釵所說:“這些道書禪機最能移性……我成了個罪魁了。”寶釵大概想不到,自己一語成讖,正是自己的這只曲子將寶玉推上了遁入空門的路。
《紅樓夢》還有一處非常重要的生日戲,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芳官唱了《上壽》、《掃花》兩出戲。第六十三回,寶釵抽的花名簽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寶釵吃過,便笑說:“芳官唱一支我們聽罷。”芳官道:“既這樣,大家吃門杯好聽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壽筵開處風光好。”眾人都道:“快打回去。這會子很不用你來上壽,揀你極好的唱來。”芳官只得細細的唱了一支《賞花時》:
翠鳳毛翎紥帚叉,閑踏天門掃落花。您看那風起玉塵沙。猛可的那一層云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您與俺眼向云霞。洞賓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若遲呵,錯教人留恨碧桃花。
對于這出戲讀者的爭議較大,很多人認為《賞花時》伏八十回后寶玉外出避禍,黛玉憂思成疾,病勢加重。持這種觀點的人主要有兩個證據,第一,《賞花時》的講的是何仙姑與呂洞賓的故事,何仙姑代表的是荷花,而《紅樓夢》中黛玉代表的花就是水芙蓉,即荷花。第二,掃花和黛玉的葬花有相似的意味。《紅樓夢》后四十回是否更改曹雪芹原意不得而知,此處不做論述,但根據引文我們不難看出,這首曲子是寶釵借芳官之口而唱,伏的應該是寶釵和寶玉的故事。八十回后黛玉仙逝,寶玉也跟著死了大半,這一點由《終身誤》一曲得到印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最終遁入空門,看破紅塵。而寶釵則獨守空閨,殷切期盼丈夫歸來。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戲曲的作用滲透到《紅樓夢》的人物塑造,情節敘事等各方面,戲曲就像是一條紐帶,《紅樓夢》中的人物點戲、看戲、評戲,因戲生事、因戲生情,因戲結果。戲曲不但暗示了人物故事的結局,更增添了審美趣味。戲曲已經成為紅樓夢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1]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2]脂硯齋.脂硯齋重評紅樓夢甲戌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吉林師范大學)
王亞芳(1992-),女,漢族,吉林舒蘭人,碩士研究生,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