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君
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思考
——在馬克思生態人學的視域下
李雙君
當今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態自然問題被迫切關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包括綠色發展理念,揭示著通過走綠色發展道路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夢想,通過走綠色道路實現人民幸福的宏偉目標。本文擬從馬克思生態人學的視域下對綠色發展理念進行思考。
馬克思生態人學 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
我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面建成是指全民性的,全社會成員等同的,人人都能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我黨提出新的發展要求,“綠色發展理念”即是其中之一。基于全球性生態危機以及西方資本主義仍舊熱衷于資本積累的大背景,中國需要發揮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致力于回到馬克思尋求問題的答案,借助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以及生態人學的核心觀點,正確認識當今生態危機的嚴重形勢,倡導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馬克思生態人學思想中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以及對資本邏輯的批判無疑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哲學根基。
我國當代正在實行的“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為基礎的。我國現時期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強調生態文明,正是以馬克思生態人學所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為理論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現時期的發展應當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統一的發展,這與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要求不謀而合。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更強調不僅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更重要的是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馬克思生態人學所主張的人與自然的生態一致性一定會指導中國生態文明更好地落實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一切自然問題的根本問題,人與自然關系的話題是值得永恒探討的。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不論是當代研究社會問題的學者,還是以往的哲學家,都不約而同地思考人類該如何對待自然以及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尤其是生態問題日益突出的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這個關乎全人類未來命運的話題。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以獨特的視角來解讀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系,在探討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時,堅持把倫理學、社會學、哲學、生態學等各個學科相結合,從而把人、自然與社會看做一個整體,認為這三者共處于一個生態大系統之中,從而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以實踐為中介的和諧發展關系。“綠色發展理念”同樣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它強調人、社會和自然正向交互作用,是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觀在當代中國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引領中國未來綠色、低碳、健康發展的指南。
人與自然界的矛盾不斷加劇。這種日益加重的矛盾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現當代的生存,要消除生態危機,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近代以來對自然的態度以及傳統價值觀念,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自然生產力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對于自然生產力的論述,深刻體現出了生態學思想內涵,體現出在自然生產力中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馬克思在解讀生產力這個概念時,提出生產力是人類為達到自身目的在生產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馬克思認為,不論是離開了自然界,還是離開了人類或者離開了社會,生產力都不再存在,因為根本不再存在生產。因此人類的生存環境是生產力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由此看出,馬克思的生產力同樣包括自然生產力,是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的相互統一。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同樣重視自然生產力,倡導發展生產應當堅持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的和諧統一,與馬克思生態思維具有相通性。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其本質在于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綠色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的根本性問題,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同時是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條件。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思想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及自然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的統一,綠色發展理念遵循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的發展原則,堅持自然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的相互統一,綠色發展意味著將綠色的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建設等多個層面。“綠色發展理念”一方面體現了馬克思生態人學的生態取向,另一方面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生態人學思想的重要理論實踐,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取向。在中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綠色發展,不僅僅是處于對馬克思主義生態人學觀的遵循,同時也是對馬克思生態價值取向的肯定,同時更是以人為本的深層次要求,乃至是全人類實現真正自由與解放的客觀要求。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孫熙國.馬克思主義究竟能夠帶給我們什么[J].紅旗文稿,2016(4).
信陽師范學院)
本文系信陽師范學院2016年度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KYJJ14)。
李雙君(1992-),女,漢族,河南人,研究生,信陽師范學院,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