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世超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視域下大學生自主創業
解世超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馬克思實踐哲學是科學的實踐觀,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它對改變舊的生產方式,指導人類進行社會改革,科技創新,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壓力等影響,自主創業不斷興起。當今大學畢業生在即將步入社會時,馬克思的實踐觀對指導大學生避開就業壓力進行自主創業仍具有現實意義。學習把握馬克思哲學的實踐觀的科學內涵,掌握實踐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實力,提升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創業;自主;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現今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并且經過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負著社會和家庭的種種期望。在現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本文擬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大學生自主創業作些思考。
自主創業是指具備就業條件的人放棄就業機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創業活動,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智力、財力的行為。自主創業者就是用自己勞動,自己的社會資源獲得財富的人群。
1.1 自主創業的時代背景。我國自建國至今先后出現了三次自主創業高潮:第一次自主創業高潮,是在改革開放初期1978~1985年間,以無業人員為主,通過前期積累,小商品貿易,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批領頭人。第二次自主創業高潮是1990~1996年,以國家公務人員離職創業為主,以科技等高素質人才為主。即俗稱“下海”。這一期間,公務人員工資相對較低,所以各行各業精英紛紛要求以自己的能力獲取財富,成就了一大批輕工業和改制企業。第三次自主創業高潮是1999~2015年,以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為標志和下崗潮的影響,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與普及,是互聯網行業創業的基礎,阿里巴巴、百度、搜狐等著名網站都在這一時間創業成功。現階段,中國以迎來第四次自主創業潮,由于學生過多進入勞動市場而導致就業崗位緊缺,使高校畢業生成為這一階段自主創業者主體。
1.2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特征。高校畢業生成為本階段自主創業者主體也使得其特征相對明顯,首先創業者年輕、充滿激情,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同時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用智力換資本”。但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甚至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對于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
在以創造力為競爭主體的新知識經濟時代,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依然表現出其強有力的科學性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以與時俱進的姿態指導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科學發展。
2.1 實踐觀引領下的開展創業實踐必須以重視人的主體作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看,實踐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方式。人們都承認實踐的重要性,但忽視實踐性原則決定性作用的客觀性又在大多數人的思想中廣泛存在。事實上,透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并不是把人的實踐看成是外在認識的,而將其看作是人類認識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人的主體作用是馬克思哲學反復強調和尋求的根本,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發展觀點,主張實踐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和根本途徑。在創業實踐活動中,人的主體作用也是最為根本的具有決定作用的要素。創業主體是否具有強烈的創業意愿、合理的創業規劃、良好的創業素質、基本的創業技能、全面的創業知識、有效的組織方式、甚至創業者的心理素質、溝通能力、道德品質、領導水平、交際手段、挑戰精神等對于創業成功與否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人的主體作用,才能為創業活動的有效開展打牢基礎。
2.2 實踐觀引領下的開展創業實踐的要重視環境對人的促進作用。對于環境的改造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關注的又一焦點。馬克思強調“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社會生活對于人具有極大的塑造性,沒有獨立與社會生活之外的人,只要是現實的人,就一定與外部事物發生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遵守著“存在先于本質”的一般規律。因此,馬克思說“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解釋為革命的實踐”。強調了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改變實際是實踐活動的正反兩面,就如同介于實踐之上的鏡子一樣。人在對環境的改造中同樣實現著個人價值,獲得個人的成長和改變,因此我們也常說“環境造就人”。同時,馬克思還指出了人們之間的這種物質關系和聯系是人們自己“創造”的,“人們的這個脫離了現實事物的觀念和思想,必然不是以現實個人,而是以哲學觀念中的個人,以脫離了自己的現實而存在于思想中的那個人,也就是人的概念為其基礎”,道出了環境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因此,應當重視環境這一客體的建設才能使主體作用更好的得以發揮。自我生成和全面發展。在這一意義上講,創業實踐活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促進大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我的創業品德、創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知識體系,來滿足自身對于創業活動的追求,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要在創業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科學導向、重視文化建設。
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指導下,結合國家人才發展需要,提出實現大學生創業實踐路徑應當及時轉變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實踐育人、重視環境對人的促進作用,通過提高對實踐的認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實踐載體建設、優化創業實踐環境等具體措施,轉變創業實踐活動現狀,促進大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積極發揮主體性作用,增強環境與人的良性互動,促進創業教育效果的提升和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全面發展。縱觀當下,創業實踐雖然艱難,卻符合國家發展創新創業型經濟的要求,因此生機勃勃。面對日新月異和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創業者應當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作為指導創業實踐的基本理論,深刻領會和把握其內涵,牢牢掌握創業實踐的規律,為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1] 馬克思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2] 康德著,韓水法譯.《實踐理性批判》[M],商務印書館,1999.
[3] 康德著,李秋零譯:《純粹理性批判》[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 孫伯鍨、張一兵,《走進馬克思》[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D616
A
1672-5832(2017)08-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