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
淺析我國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管理
劉 波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社保基金是國家按照法律和相關政策的規定,建立并用于社會保障事業的專項基金,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科學合理地安排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目前,我國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從而實現其保值增值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安全;增值
2000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同時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專門負責管理運營全國的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是指國家為了實施社會保障制度、調劑和補充各地基金支付缺口,通過法定程序,以各種方式建立起來用于特定目的的資金,是保障制度貫徹實施并有效運行的物質基礎。
2001年,全國社保基金試點入市,2003年正式入市,2004年開始投資于境外證券市場,經過十年的不斷發展,我國社保基金的規模不斷壯大。到2012年底,我國社保基金總額已經達到11082.75億元,基金資產首次突破萬億元。隨著規模的壯大,保障要求也不斷提高,同時管理的難度也大大增加,因此,合理的設立社保基金運營機構、加強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是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必然措施.本文通過對我國社保基金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對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及建議。
隨著社保基金的快速發展,我國社保基金在投資、風險控制,監督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但仍舊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發展比較緩慢,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投資范圍狹窄,投資結構不合理。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比較局限,限制了社保基金的快速發展。
(2)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相關風險得不到有效防范。我國社保基金的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管理人和投資人的風險意識比較薄弱,對風險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機構對風險的認定不夠全面,常帶有片面性,通常會忽略通貨膨脹造成的貶值風險和時間價值風險的情況。第二,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不健全。由于國內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對風險缺乏有效地評估手段,從而造成評估結果缺乏準確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第三,風險預警和風險補償機制不完善。
(3)社保基金的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首先,我國社保基金監管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其次,我國缺乏一套科學合理的監管指標體系。我國對社保基金的監管缺乏明確的指標性,不能準確的反映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因而不能達到科學監管的目的。最后,我國對社保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
(4)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低,保值增值壓力大
3.1 擴寬投資渠道,調整投資結構
(1)加大對海外投資的力度。200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我國社保基金可以投資于境外證券市場,但我國的海外投資規模并不大,海外投資總額僅僅16億美元,連投資總額的5%都不到,離我國政府對海外投資20%的比例相差甚遠,因而,我國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資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和利潤空間,這對拓寬我國社保基金的投資范圍、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加強實業投資。目前我國社保基金主要投資于銀行,其他的行業相對較少,實際上,我國可以將部分資金投資到實業當中,實業投資有利于社保基金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也有利于避免投資收益的大幅波動,是未來社保基金投資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適當提高對企業債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資比例。由于我國基金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其良好的信譽,而且企業債的投資收益較高,可以提高我國社保基金的收益率,所以我國可以適當調節社保基金對企業債的投資比例。
3.2 控制投資風險,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1)組合投資,降低風險。對不同風險和不同收益的同時進行投資,進而分散風險,就可以在保證基金安全的情況下獲得較高的利潤。社保基金應該根據自身的投資風險和投資目標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
(2)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風險預警體系可以通過收集信息、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及時發現和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使監管部門能夠及時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來避免風險的發生,屬于事前控制。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根據社保基金運行中面臨的風險建立預警監督指標,第二步是根據這些指標設計風險預警的流程,第三步是將合理的指標和科學的流程有機的結合起來,組建完整的風險預警機制。
3.3 健全社保基金的監管機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1)完善社保基金的法律體系。完整的法律體系是保證社保基金穩健運行、長遠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國應加快制定和頒布《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基金條例》兩部法律的步伐,修改和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同時完善《金融法》和《投資法》等外部法制環境,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經驗,加強社保基金的立法監督,提高社保制度的權威性和威懾性,規范社保基金的管理模式、投資規則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使我國社保基金早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為社保基金監督管理提供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據,保障監督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2)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營造公平的投資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受托人及公眾對社保基金的投資進行監督,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運營的透明度,定期向社會公眾公布社保基金的收支情況、投資狀況、收益情況等財務數據,可以有效地防范社保基金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率,具體做法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加強對基金管理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使他們明確自己的權責和義務,并清楚地了解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相關信息的披露一定要及時、有效、完整。該制度內容應當包括:①負責基金運營的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社保基金資產、收益、現金流量等相關財務狀況。②對于社保基金投資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如社保基金資產價值大幅度波動,投資管理人減資、合并、撤銷、解散、申請破產、或涉及重大訴訟等,應立即向社保基金理事會報告,并在必要的時候予以公告。
[1] 王 亮.改革完善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管理的政策建議.2013(2)
[2] 李 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文獻綜述.2012(9)
[3] 張稚文.論我國社保基金的運營管理.2012(2)
[4] 蒙 俊.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12(12)
劉波(1990.05-),男,漢族,陜西延安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
F840.61
A
1672-5832(2017)07-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