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峻
淺議企業資金管理與財務危機的相關性研究
林峻
運營資金的管理情況決定著企業資金的流動,影響著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甚至影響企業的根基和日后的發展。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但調查研究發現,在運營資金管理方面,我國相比歐美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管理方面的不足已經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的發展。雖然這一方面已經引起了國家、企業的重視,但因為研究時間較短,我國自身的理論知識不足,而且在實際運行中,沒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運營資金管理方面的成效并不明顯。
企業運營 資金管理 財務危機
目前,我國對企業運營資金的管理并不成熟,我國運營資金管理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圍繞著評價指標進行,但對企業資金管理和財務危機方面的研究不足。而運營資金管理與財務危機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企業的破產與財務危機之間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所以研究企業運營資金管理和企業財務危機之間的關系,對企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保證企業的運營資金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強對運營資金的管理,不僅能提高企業的資金運營效率,加強資金的流動性,最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公司的盈利。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全球化為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機遇,相伴而來的還有經濟危機的肆虐。經濟危機的影響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經濟的影響的范圍是無法想象的。在如此情境下,許多企業開始從自我管理入手,通過提高企業自身的內部潛力來提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對抗經濟危機的能力。運營資金是維持企業運行“血液”,對于運營資金的管理,因為其流動性對企業的運營起到關鍵的作用,影響到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所以一旦運營資金的管理出現問題,那么對企業的運營產生的影響將是不可預估的。就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便會影響到企業的運營,使企業陷入到重大的財務危機中,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運營資金的管理對企業運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運營資金的管理與財務危機的聯系也十分密切。所以,研究運營資金的管理與財務危機之間的關系,對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研究企業資金管理與財務危機之間的關系,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將運營資金的概念進行進一步的分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運營資金,指的是企業中的流動資金,但是這其中并不包括企業所存在的流動的負債。流動資金,指企業流動資產的總額。這些資金一般運用于企業資產的周轉情況及企業的流動性。而狹義概念上的運營資金管理則比較抽象,它不是單純指流動資金,而是指在某一時期的企業的總流動資產與總流動負債之間的差額。狹義上的流動資金的計算方法,完全取決于企業一段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主要是對企業某一特定時期的資金需求和資金的供給能力進行比較。所以,狹義和廣義的流動資金的衡量標準相比較而言,狹義資金管理能夠更好地應用于衡量分析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償還債務的能力,從而能夠對企業財務危機的產生進行更好的預測,對企業的運營狀況有著更好的認知,以做到盡早預防企業的財務危機。
財務危機,指的是企業明顯無力償還到期無爭議的債務的困難和危機。如果對于企業內部的控制不健全,勢必會引起相對應的收賬款的管理弱化,而盲目地采購存貨,則會造成物資的積壓,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問題,從而引發財務危機。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完善,會造成公司經營的混亂。當企業負債經營時,可以發揮財務的杠桿效應。當企業的債務資本一定時,負債的利息也會保持基本穩定不變。在企業的稅前利潤增大時,間接的盈利所負擔的債務會變小,使得每個股東的收益增加。因此,企業負債對企業的經營來說并不是絕對不利,只要將企業負債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可以增加企業的盈利收入,更好地增加企業的價值。但是,如果企業負擔的債務一旦超過定量的限度,則會無法控制資金的管理,極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破產。債務的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企業所承擔的利息債務的增加。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下降到無法抵消債務利息時,企業就會發生虧損;而當負債的總額高于企業的資產總額時,企業無力償還債務,財務的狀況惡化,企業財政入不敷出,最終導致破產。
對于如何界定企業發生了財務危機,關鍵是建立完善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對財務危機的出現能夠及時發現,盡早應對。而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目前破產、拖欠償還債務、透支銀行賬戶和無力支付優先股股利等四種情況均被認定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情況。有些學者認為,企業法律上的破產、被接管和重整等進入法定程序的,都被認為是企業發生了財務危機。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財務危機是企業履行義務時受阻,而這具體表現為流動性不足、權益不足、債務拖欠及資金不足等四種情況。
在運營資金研究之初,是從運營資金管理的各部分各個項目入手,對運營資金的各個項目進行單獨的研究,對運營資金的各個項目進行分別的優化,但是卻沒有人將運營資金進行整體的研究,全面研究其管理效率。而Knight W.D第一個提出將運營資金進行整體的研究,把運營資金的各部分綜合起來研究。他通過各個項目之間的聯系,進而提出了運營資金管理的新目標:運營資金管理的衡量標準為整體效率的滿意化,而不是每個單個項目運營效率的最優化。當時對于運營資金項目內部各個項目的研究已經有很多,研究的成果也比較全面和深入。但是在整體研究方面進行研究的學者卻是寥寥無幾。在Knight看來,企業運營資金作為一個整體對企業的影響,遠大于其內部各個項目分別對企業運營的影響,所以他開辟新思路,從企業運營資金的整體入手,研究運營資金管理整體的規劃和流動,為從整體研究運營資金管理開辟了道路。而后的學者,根據整體研究的新思路,為運營周期的整體管理提供了衡量尺度,改善了企業運營資金管理和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通過對運營資金管理的整體研究,發現企業對運營資金進行結構性管理時,不能只關注運營資金相關項目的盈利性,還需要綜合考慮運營資金管理存在的風險性。
在對財務預警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始用多變量的方法研究、探討財務預警的問題,根據研究數據建造函數模型,對企業的經營性運營狀況進行判斷或預測,在函數模型中對運營資本/總資產進行計算。通過一定的研究證明,企業的運營資金與企業財務危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研究數據得出:企業對流動資產的管理不當造成的現金短缺,會造成企業的財務危機。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對原有的預測模型進行完善,再者通過對指標的不斷更新和樣本數據的擴大和完善,我國的研究學者肖紅將傳統指標進行優化,與現金流量進行結合,優化預警系統,更好地對財務危機進行預測。專家認為,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能夠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有效的預測,銷量的下降、產品價格的下跌、應收賬款增加和存貨的增加,都有可能造成流動資金流動速度變慢,這就預示著企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出現了問題,預警系統進行預警,企業的管理就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
(一)經營性運營資金管理與財務危機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
對經營性運營資金的管理效率和財務危機進行系統性的探討研究,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的經營性運營資金管理和企業財務危機的相關關系。通過對各項數據的分析,發現經營性運營資金管理和企業財務危機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研究發現,當企業經營的時間越短,則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越小。經營性運營資金管理的效率越高,經營性運營資金周轉的周期越小,企業貨產的流動速度越高,能夠生產和消費的產品越高,盈利也就越高,其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越強,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二)存貨的管理效率與企業財務危機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存貨的管理效率和企業財務危機之間也有一定的負相關性。在經營性運營資金管理的三個主要組成項目中,存貨管理的周轉期越短,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企業存貨的管理效率和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之間有一定的負相關性。這個研究結論與大多數行業的實際情況相符合,這就說明:縮短企業存貨的周期時間是有必要的,對企業的運營發展是有利的。
通過探索可以看出,經營性運營資金管理和財務危機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可通過對企業運營型性運營資金管理的控制來對財務危機進行盡早的預防。為此,筆者提出兩條經驗:
(一)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
應收賬款作為企業銷售和收款之間循環的重要環節,對企業資金流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企業來說,對應收賬款的審批、收回和損失之間的計算等相關制度的制定,便顯得尤為重要。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
一是加強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將企業應該收回的賬款及時收回,促進資金的流轉效率,縮短資金的流轉周期。
二是制定對應收賬款的壞賬預防制度,提前對應收賬款的壞賬做好一定的準備,確定一定的額度,減輕壞賬造成的損失。
三是確定必要的信用政策。在如今社會,產生一定的壞賬是無法避免的。企業進行信用管理的必要性,是在保證盈利最大化的情況下,將壞賬的的損失盡量降到最低,在企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企業對運營資金管理效率的不同,與財務危機發生的效率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對企業運營資金的管理,預防企業財務危機的產生,確保企業在保證高盈利的情況下能夠平穩、穩定地發展。
(二)提高企業存貨周轉率
提高企業存貨周轉率,對于降低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企業應該能夠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在現代市場經濟下,企業的商業活動應該建立在對未來市場需求明確的基礎上,企業存貨管理活動也應如此。只有對企業未來市場需求的時間和數量有了一定的把握,企業進行物資釆購、產品生產、儲存及銷售才有明確的依據。也只有這樣,企業的存貨管理活動才能夠在合適的時間提供合適數量的存貨,這從本質上加快了存貨的周轉速度。
其次,企業應該與供應商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系。這樣可以獲得供應商提供的商業信用銷售,可以相對縮短企業材料采購資金占用的時間,可以使企業保持生產所需材料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有利于企業與客戶進行供貨時間的確定,也可以減少產成品的庫存時間。
最后,在明確未來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材料采購的數量和時間。通過合理確定材料采購的批量降低材料資金平均占用量,從而加速企業的存貨周轉。此外,對原材料運輸進行合理安排,縮短原材料運輸時間,也可以加速存貨周轉。
[1]董秀杰.集團資金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龍小宏.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實證研究[D].山西大學,2010.
[3]陳大江.基于現金流量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