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國內教師話語分析研究綜述
張曉玲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20世紀中期隨著“語言學轉向”的發(fā)生,話語分析成為教師話語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國內外語課堂教師話語分析的研究現狀,指明了未來教師話語分析的研究視角,從而揭示了教師話語研究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教師話語;話語分析;研究視角
話語分析法從最初的語言學領域轉向文化學、社會學、傳播學,逐漸走向教育學,并集中體現于日常話語研究,其中包含師生對話、教師話語、學生話語及書面語言,話語所折射出的深層次的教育問題成為教育研究的時尚。教師話語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師調控學生課堂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運用話語分析理論對教師話語進行研究對外語教學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回顧近10年教師話語分析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了教師話語分析的現狀,探討了教師話語的研究策略,從而揭示了教師話語分析研究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當話語的教育價值凸顯之后,有關話語的研究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我國的教學領域開始關注教學語言活動的研究。統(tǒng)計表明,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期刊網上關于教師話語的文章有2248篇,其中采用話語分析理論對教師話語進行分析的論文僅有235篇,包括碩博士論文78篇,而在核心期刊上進行發(fā)表的只有22篇。基于話語分析理論的教師話語研究起步較晚,但是其論文的數量自2005年以來增加明顯,尤其以2013年最多,達到37篇。因此,盡管教師話語分析的研究成果尚不占優(yōu)勢,但是其發(fā)展勢頭是自2005年開始逐年遞增。
筆者通過查閱核心期刊,發(fā)現教師話語分析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話語的特征
何安平調查分析了17余萬次英語課堂教學語料庫中教師話語的部分語言特征,探討了國內高中、初中和小學英語課教師話語中的認知思維導向特點。呂婷婷 & 王玉超對基于數字化資源平臺的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師話語在話語量、提問策略、反饋方式等方面的特點進行了定量分析。郭新婕分析了實習教師的課堂話語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實習教師的語言輸入簡單;教師話語量明顯多于學生話語量,另外,提問與反饋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習者的目的語輸出。
(2)教師話語的功能
何安平借鑒語料庫短語理論的視角,對比了2011年實施英語基礎教育改革前后20余萬詞的中學英語教師會話語料,通過對高頻四語詞塊的語言形式、意義和功能的分析發(fā)現,課改以來英語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明顯增強,教師更多關注在外語學習中對學生認知思維的指引。康艷和程曉堂也探討了外語教師課堂話語的功能,并對教師課堂話語的功能進行了重新分類。曾勉探討了教師話語的情感作用。
(3)教師話語權
武小鵬和張怡根據綜合評價模式對課堂話語權進行了實證研究,從話語分析和話權運作方面詮釋了師生話語權的深層表征。黃偉運用語言學話語分析的視角和方法,探查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話語權運作方式和話語霸權實現路徑。
相對于國際教師話語研究的蓬勃發(fā)展,我國的教師話語研究亟待開拓。從目前的研究現狀出發(fā),可能的開拓思路是:
首先,在研究視角上,過往研究多專注于教師話語的特征及其教學意義的建構,由此,有必要吸收自然主義的探究方法,將課堂話語的研究與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相結合,以描述我國社會文化視域下教師話語的本土特征,并進而揭示影響我國教師話語變遷的社會文化因素。
其次,在研究內容上,過往研究雖然涉及師生話語量、話語權等方面的研究,但多數研究將教師話語和學生話語相分離,缺乏對課堂互動話語真實情境的關照,并且在教師話語和學生話語的研究比重上,明顯地側重于前者,而關于學生話語的研究更為缺乏。顯然,我國的教師話語研究亟待將話語置于“課堂互動”的“對話”機制下加以考察。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主要運用理論思辨的方法展開,少量研究對定量研究方法有所涉及,但課堂話語分析的新技術,特別是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先進方法目前只處于引介階段。同時,運用質的研究方法描述教師話語的真實情境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由此,通過整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使教師話語研究不僅體現量化數據的規(guī)模、質化分析的真實性以及研究者的解釋評論,而且在描述性和解釋性研究的基礎上嘗試開展干預性研究,這將是我國教師話語研究在方法論上的期待。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國的課堂教學正在謀求積極的轉變與更新。運用話語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師話語有助于我們判斷課程變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發(fā)生。基于此,在國際課堂話語分析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揭示我國教師話語分析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何安平,2003,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現代外語》(2):161-170。
[2] 何安平,2011,短語理論視角下的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探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3):23-28。
[3] 黃偉,2012,教師話權運作及其話語霸權探查:基于課堂教學的話語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22-35。
[4] 郭新婕,2008,英語實習教師課堂話語特征分析——個案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6):37-42。
[5] 康艷、程曉堂,2011,外語教師課堂話語功能新框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3):7-14。
[6] 呂婷婷、王玉超,2013,基于數字化資源平臺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分析[J],《中國外語》(10):69-75。
[7] 武小鵬,張怡,2015,基于綜合評價模型的師生課堂話語權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12):25-27。
[8] 曾勉,2011,語篇分析視域中教師話語的情感作用[J],《外語學刊》(1):35-37。
H319
A
1672-5832(2017)08-0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