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陽
(天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 300387
?
漢語里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劃分
焦 陽
(天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 300387
由于漢語形態變化少,因此許多學者都認為漢語不存在定式與非定式之分。本文基于多位學者的研究,提出漢語有定式與非定式之分,并用例子進行相關說明。
漢語;定式;非定式
漢語是一種形態貧乏的語言,他和英語在形態變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別。英語可以根據形態特點來劃分定式句和非定式句,而對于漢語,如何區分漢語的定式句和非定式句一直是語言學研究的一大熱點,許多語言學家也對此進行研究探討。
黃正德是最先提出漢語有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兩種形式的學者。他認為:“漢語沒有系統標志詞,也就是說漢語沒有時態和一致特征,盡管如此,我們能發現區分漢語定式子句和非定式子句的特征,即情態特征和體貌特征。”②據此,黃正德先生把漢語動詞分為兩類:一類是“說”類動詞,如“相信”、“知道”、“告訴”等,這類動詞后的子句為定式子句。另一類是“控制”類動詞,如“準備”、“設法”、“勸”、“逼”、“邀請”等,這類動詞后的子句為非定式子句,其依據是這類動詞后的子句既不能帶情態詞又不能帶體貌詞。而徐烈炯先生則是反對黃正德先生的觀點,他認為黃正德以情態特征和體貌特征作為區分漢語的定式子句和非定式子句的標準完全是人為規定的,沒有充分的證據(徐,1985—1986)③,而且一些反例也證明了這一點。還有其他的學者也有他們自己的觀點,李艷惠和湯廷池他們都同意時態是區分定式子句與非定式子句的標準。胡建華認為漢語中有定式子句與非定式子句之分。從生成語法的角度,他認為漢語非定式子句的存在是由EPP、PRO原則及格理論三個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EPP要求每個句子必須有一個主語,PRO原則要求空主語必須不受管轄,而格理論要求每一個詞匯性名詞短語必須授予格,否則這個名詞性短語不滿足格鑒別式,句子不合法,故他指出一個子句為非定式子句,必須同時具備如下兩個條件:a.主語位置為θ位置;b.主語位置不能詞匯化。
對于這些學者的觀點,我認為漢語里是有定式句和非定式句的區別的,但是我覺得把幾個學者的觀點融合一下,可以更好地解釋這一語言熱點。
首先黃正德先生的部分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他的歸類不恰當,我們可以列舉正例和反例來支持和反駁他的觀點。他認為,在漢語中有一類動詞,即 “說”類動詞,如“說”、“知道”、“告訴”、“認為”等,后面必須跟定式從句;而另一類動詞,即“勸”類動詞,如“準備”、“設法”、“勸”、“逼”、“請”等,后面必須跟不定式從句。兩者的區別體現在:“勸” 類動詞不能跟帶有情態動詞或體貌成分 的從句,而“說”類動詞卻可以。如:
例1.她勸圓圓[e不買這項鏈]。
例2.她勸圓圓[e沒有買這條項鏈]。
例2中“沒有”屬于體貌詞,不應該出現在非定式句中,所以這句話也存在著語義錯誤。但是我認為勸后面是可以和情態動詞能一起連用的。例如:
例3.小張準備「 后天要來 」。
例4.我盡量設法「 能多給你一些幫助 」
例5 他逼我「 要在三天之內完成」。
例6.教官命令我們 「必須在今天內學會正步」。
在這些例子中,“準備”“盡量”“逼”“命令”都屬于“勸”類動詞,但是他們卻能和“要”,“能”等情態詞,而且也符合語義。還有,“過”“著”這個字不能完全體現時態特征,我們不能把它當做是從主句下移的,他也可能是從從句中產生的,例如:
例7.媽媽逼小芳寫過作業。
例8.誰叫你拿著刀的?
第二,根據動詞的區別,控制類動詞后面是不定式句,不可以有體標記。但是漢語里沒有明確的體標記詞,但是我們傾向于將“著”“了”“過”當做體標記。正如上面的例子所示,他是可以和控制類詞連用的,體現了定式句的特點。舉例說明:
例9.我勸他〔作了這套練習題〕。
在這句話中,“了”就是體標記,表達將來的時間概念。即使沒有明確的時間狀語,我們也能理解其中所暗含的意思。所以和英語一樣,非定式句有時的體現。
第三,我們還可以根據空語類來區分定式句和非定式句。根據空主語參數理論,pro必須能從句子里恢復。意大利語有pro,是因為意大利語有一個豐富的形態系統,其一致關系足以恢復空語類。Pro必須受到控制類動詞的控制,來實現pro的指代功能,如果不是控制類動詞控制,pro就指代不清,意義模糊。
例10.小剛說明天來。
例11.小剛設法明天來。
在例10中,“說”屬于“說”類動詞,接的是定式句,但是pro指代不清,可以指“他”本人,也可以代表他說的其他人。而在例11中,我認為Pro指的就是“他”本人,這是一個控制類的動詞,強控制后面的從句,這也符合英語中非定式句的特點。因此,我們也可以依據這個特點來區分兩種句子。
我認為把黃正德先生的觀點加以延伸,就可以構成區分定式句和非定式句的標準。首先,“說”類動詞加定式句,“勸”類動詞加非定式句,只是兩者都可以和情態詞連用并且體現體標記;其次,根據喬姆斯基的理論①,P R O出現在不式句的主語位置上,這恰恰是漢語中不可詞匯化的位置。這些位置上的空主語都在其控制范圍內受到控制,這也符合喬姆斯基關于P R O的理論。我認為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漢語。
注釋:
① Chomsky,N.Lectures i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1981
② Huang,C.T.James.Remarks on Empty Categories in Chinese.Linguistic Inquiry,1987(18):321-337
③ Xu,Liejiong.Free Empty Category.Linguistic Inquiry,1986(17):75-93
焦陽(1990.05—),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天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H146
A
1672-5832(2017)07-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