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彤彤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0)
?
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習型班集體的創建策略
關彤彤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0)
在大力提倡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學習型班集體的創建應響應號召,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班級建設中來。為此,筆者從學習環境、學習意識和學習評價這三大方面提出創建學習型班集體相關策略。
核心素養;學習型班集體;策略
1.1 師生協作規劃班級學習目標
首先,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主人公,在班級活動中占有主體地位。只有全員參與制定的學習目標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同,從而可以將共同目標內化為大家共同的價值追求。在班級成員共同規劃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人公意識,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素養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升。
其次,學習目標的確立應放眼整體、循序漸進。班級共同目標是個人目標的基礎,個人目標又是共同目標的具體化。因此,在制定共同學習目標時,班主任可通過學生的學習實際、與學生具體的談話或者班會活動等了解班級成員的學習現狀與學習愿景,在此基礎上和全班同學交流分享共同商定。同時,也要注意確立學習目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小目標開始,在實現共同目標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共同目標。
1.2 營造德智雙修的班風學風
創建學習型班集體的主要任務就是創建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其實質就是建設起良好的班級文化,即通過班級理想的確立和健康班風、學風的創建,在班級體內部形成全體成員熱愛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習氛圍。在大力提倡發展核心素養的教育大環境下,我們所要創建的學習型班集體的學習指向的不僅僅是學生對學科專業知識的智育學習,還指向對品質修養的德育內化。因此既要重智也要重德,營造德智雙修班風學風。
營造德智雙修的班風學風需要借助多樣化的班級活動。班級活動的開展符合當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訴求,多樣化的班級活動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素養,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學生的能力素養。例如可以通過創建班級書香文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通過開展科學知識問答競賽,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通過舉辦手工創作大賽,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多樣化的班級活動,班級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班集體的學習氛圍日漸濃厚。
2.1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當下教育提倡的是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創建學習型班集體在轉變學生學習意識時首先應使學生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但是,學生的學習意愿是否自主自愿,是否有 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學習與成長,也關乎班集體的建設與發展。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應使學生具備主動學習的意愿,這種主動學習的意愿首先應來自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活動,都應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其次,班主任通過組織班會活動,適時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倡導持之以恒的學習意志。
2.2 形成合作學習的態度
學習型班集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調團隊合作意識。班級成員在學習上盡管存在競爭關系,但這種競爭一種基于共同發展的良性競爭,同時,競爭并也不意味著排斥合作。當下,合作學習已成為我們所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也成為核心素養的指標之一。為此,在學習型班集體的創建中,必須強調合作意識,使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態度參與到群體學習與班級活動中來。
要使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態度,首先,班主任要向學生詳細講解合作與競爭的意義以及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學生只有清楚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才能對合作學習進行正確的定位,為下一步的合作實踐提供方法論指導。其次,借助小組形式和團隊活動,開展合作實踐活動,在實踐參與中,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
2.3 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創造學習型班集體,必須重視對學生探究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對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師應以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和傳統的說教式不同,探究學習講求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注重學生的思考探究過程,因此,在授課時,教師應以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思維啟發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解面臨的難題。其次,也可以通過開展與探究創新相關的班級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創新意識。經過定期的訓練,使學生逐步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1 端正評價態度,形成以生為本的評價意識
傳統的教學評價多是以甄別和選拔為評價目的,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評價著眼于學生的考試分數,忽視學生隱性素養的發展。在全球教育大力提倡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建設學習型班集體應端正評價態度,形成以生為本的評價意識。
首先,評價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同于以往的甄別和選拔,當下的教育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各方面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應成為評價的關注點。其次,評價內容應擴展到隱性的素養層面。學生的考試分數的確是衡量學習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但這并不是唯一的評價指標。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是否達到促進學生素養發展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是否有利于其終身發展等都應納入到評價內容之中。
3.2 明確評價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
建設學習型班集體的主體是班級全體成員,作為班級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學生也應是評價的主體之一。因此,在開展基于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時,要明確評價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
首先,提升學生參與評價的意識,學習型班集體的建設需要學生的參與和投入。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但學生在自我定位時,往往把自己局限在學習者的角色中,常常忽視自身班級管理者的身份。因此,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自我管理者身份的認同,讓學生有主動參與評價的熱情和信心。其次,為學生提供參與評價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除了讓學生參與學校例行的教學評價外,班級也可以定期開展“一周一評”或“一月一評”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評價平臺,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關彤彤(1993-),女,漢族,河南許昌人,在讀碩士,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中學政治學科教育與教學。
G633.2
A
1672-5832(2017)07-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