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行正
“旅游+”背景下我國旅游管理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姚行正
“旅游+”是現代化旅游發展全新理念,對于旅游事業經濟效益產生直接影響。在此背景之下,旅游人才的培養工作受到廣泛重視,然而,傳統旅游管理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旅游+”的要求,需要教師根據相關要求,對教育方式進行全面的創新,培養更多旅游方面的優秀人才。
“旅游+” 旅游管理 教育創新模式
在“旅游+”背景下,我國旅游管理教師需要做好教育創新工作,建立專門的創新模式,通過科學的方式對其進行控制,創新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服務能力。
“旅游+”理念是2015年8月份,國家旅游局局長在報告中所提出的觀念,要求旅游企業在綜合帶動的情況下,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充分發揮現代化平臺、共享等優勢,做好旅游事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工作。
“旅游+”概念具有一定的帶動性特點,可以提高旅游事業的實力。主要因為在產業鏈條的帶動之下,旅游事業可以與醫療產業、體育產業、教育產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產業群。且在“旅游+”的帶動之下,可以制定開放性與動態性的產業融合方案,利用戰略方式提高旅游事業的經濟效益[1]。
對于“旅游+”而言,屬于一種沒有便捷的產業鏈條,具有一定的動態性特點,對于“+”對象而言,沒有特殊的要求,內容與方式較為豐富,具有可拓寬性的特點。因此,在“旅游+”實現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層次與多樣化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
在“旅游+”的情況下,各個國家都在尋找真正的定位,而我國在實際定位中,開始重視城鎮化建設工作,制定了完善的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對于戰略實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且在“旅游+”中,國家“一帶一路”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可以在長江經濟帶中融會貫通。同時,“旅游+”具有一定的產業融合特點,可以將交通行業、農業行業、商貿行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旅游態勢。不僅如此,在國際金融方面、倉儲物流方面、信息咨詢方面,也可以建立專門的旅游事業管理機制,促進旅游行業的穩定發展。在我國“旅游+”背景之下,可以突破領域管理局限性,例如:在建設“智慧旅游”方案的過程中,可以形成新的產業發展途徑,全面提高旅游事業的發展效果,滿足現代化旅游要求,全面優化其發展機制,促進旅游方面經濟效益的提升。
在“旅游+”背景之下,相關辦學理念受到廣泛重視,主要因為在旅游事業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較為重要的因素,可以提高“旅游+”產業鏈條的建設水平,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帶動旅游事業的良好發展與進步,促進各個行業與旅游事業之間的融合。因此,在“旅游+”背景之下,需要根據教育工作要求,科學開展教育創新活動,在全面創新教育形式的情況下,明確我國在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現狀,科學設置先進性的教學體系,將學生與旅游行業融合在一起,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情況下,增強其就業競爭能力,滿足旅游產業對于人才的需求。
在“旅游+”背景之下,我國旅游管理教育事業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通過科學的方式,培養現代化應用人才與管理人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體措施為以下幾點:
在傳統旅游管理教育教學中,學校只能籠統的設置相關學科,無法通過特色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旅游管理能力。且一些學校雖然設置了旅游地理、交通、文化與餐飲管理等專業,但是,只能專注某個研究方向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酒店管理”教學中,學校設置的教育內容偏向酒店,缺少旅游方面人才培養的知識,導致教育教學質量降低。因此,在旅游管理教育期間,學校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在設置特色專業的過程中,將各類專業融合在一起,科學設置學科教學內容,保證教學效果滿足相關要求[2]。
在教育創新中,需要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全面了解“旅游+”的內涵,培養現代化具有行業融合創新能力的人才。在此期間,學校需要根據教育現狀,科學設置教育教學模式,充分意識到旅游管理教學多元化改革的重要性,將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目的,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需要將傳統的課程體系轉變成為現代化“專業課程+跨專業課程”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旅游專業課程體系與其他專業課程體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可以掌握各方面的知識,為“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同時,需要明確課程體系的專業方向,增強教育教學成效。例如:學校在設置“鄉村旅游”專業課程的時候,可以在課程體系中添加環境保護專業課程與景觀規劃專業課程,使得學生可以全面掌握本專業與相關專業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3]。
在創新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建設具有開放式特點的教學大綱,根據學生的興趣等,為學生提供選修機會,使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且在對“旅游+”課程體系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將選修課程作為重點工作,打破傳統的必修教學局限性,將課程內容選擇權利交給學生,使其可以跨專業、跨學校等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同時,學校需要根據旅游事業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制定完善的課程管理方案。例如:建立健全體育旅游課程體系、商務旅游課程體系、會展旅游課程體系、生態旅游課程體系,科學開展相關設計活動,提高工作質量。且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避免學生在選擇課程的時候,出現盲目現象,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課程內容,提高知識的系統性與可靠性。同時,需要制定配套教育管理制度,為學生設置后續的實踐學習方案,使得學生可以掌握各類學習知識。
在“旅游+”背景之下,學校需要制定完善的課程體系,根據相關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根據相關工作要求,集合師資力量,鼓勵學生跨專業或是跨學校學習課程知識,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科學開展相關管理工作。
在教師人才隊伍建設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旅游專業教師+外專業教師”模式,為其樹立正確觀念,解決當前教育中的師資問題。在多學科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可以全面了解與掌握旅游管理專業與相關專業的知識,提高自身學習能力。且在實際教學期間,本專業教師與其他專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等,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創新教育工作形式,保證教學質量符合“旅游+”的要求。
在旅游學校教育教學期間,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其市場競爭能力,滿足現代化教學目的。在此期間,需要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培養旅游管理人才。在校企合作的情況下,學校需要與企業之間制定長期的合作方案,要求企業為學生安排專門的指導人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步入大三初期,學校就要科學開展教育校企合作的教學工作,利用“訂單”模式開展人才培養活動,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與專業教學要求的情況,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學方案,滿足其實際發展要求[4]。
例如,在旅游事業與采礦業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引導學生先在旅游公司中實習,然后在采礦企業中學習,在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做好文化創意工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
在教育培訓期間,學校需要全面分析“旅游+”模式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滿足現代化教學要求,創新教學形式。一方面,在合作培訓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專業方向咨詢服務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專業能力,創新相關課程體系。另一方面,在“旅游+”背景之下,國家旅游管理教育學校需要根據相關要求,對教師進行全面的管理,在教師之間相互合作的情況下,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
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根據學生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建立健全管控方案,制定完善的培養計劃。在此期間,學校需要做好相關指導工作,將學生的專業就業方向作為依據,科學開展管理與控制活動,為學生提供自主就業的機會。且在實際教學期間,需要加強師資培訓活動力度。且在實際工作期間,學校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創新工作方式,明確就業指導方向,為其提供準確的就業指導,提高工作質量,滿足其實際發展需求。
在“旅游+”背景之下,學校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與就業,拓寬教育教學工作渠道,保證可以滿足相關規定。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到各類企業中參與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與企業之間簽訂長效的合作協議。
在學生就業方向方面,學校需要根據“旅游+”背景的教學要求,科學開展教育指導活動,通過先進的指導方式,對其進行處理。根據相關調查可以得知,在2016年,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在2800萬人左右,對于國家旅游事業可以做出一定的貢獻。但是,我國在本科畢業生培養方面,只能局限于飯店行業、旅行社行業、旅游規劃行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特點,無法滿足“旅游+”事業的發展要求。因此,在“旅游+”背景之下,學校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根據相關工作要求,創建完善的管控機制,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要求,拓寬學生就業領域。例如:在近年來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將自身行業與房地產行業融合在一起,可以做好金融服務與旅游投資工作,提高服務水平,加大教育管理力度,發揮現代化教育管理工作作用,提高工作質量。
第一,在旅游行業與農業漁業之間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全面促進鄉村旅游事業、森林旅游事業、草原旅游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旅游事業的經濟水平。因此,在我國“旅游+”背景之下,學校需要根據農林漁業行業的發展需求,建立專門的教育體系,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情況下,可以促進產業鏈條的良好發展。
第二,在旅游事業與制造業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完善相關產業鏈條,對旅游遺址進行全面的改造,促進轉型與升級工作的實施,創建良好的管理機制,全面豐富旅游管理教育體系與內容,為提供就業機會。
第三,在旅游事業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領域,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機會,例如:旅游事業與演藝事業相互結合、旅游事業與郵輪事業相互結合、旅游事業與養老事業相互結合。在各類產業結合的情況下,可以形成新的旅游趨勢,創新工作形式,利用科學的方式對其進行創新。同時,在旅游市場人才緊缺的情況下,可以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使其在市場中獲得較多競爭機會,
在“旅游+”背景之下,旅游管理教育創新模式較為重要,學校需要根據國家旅游事業的發展需求,創新教學模式,將各個專業體系融合在一起,提高跨專業教學質量。總體而言,此類辦學模式理念符合當前我國旅游行業發展特征與趨勢,其開放式的教學理念將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與積極性,對于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童碧莎.“旅游+”背景下我國旅游管理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1):146~149.
[2]鄒東辰.旅游管理學生實習中的體會——體驗式教學[J].城市地理,2015(8):207.
[3]萬蕾.基于崗位導向的高職酒店管理教學改革探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4]劉婷磊.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指導課程編制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姚行正(1973-),男,湖南邵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評估與開發、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