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華
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的研究
胡力華
作為音樂學專業的大學生,更為關注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憑借專業技能就業,在社會有實現專業價值的空間。從目前的本科就業情況來看,并并不容樂觀。要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就要積極地的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使自己的專業能力有所提升,為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論文針對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展開研究。
社會實踐 大學生 就業能力 提高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接觸社會鍛煉自己的機會。作為大學生,要能夠在畢業離校后順利就業,就要對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或者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積極意識,以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更好地為自己職業進行規劃,以促進自身的職業發展。
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被社會所關注的焦點。高校的連年擴招,大學生數量增多,而就業空間有效,就使得就業能夠大學生所焦慮的問題。作為音樂學專業的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就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技術,且要有較高的技術能力水平[1]。不僅如此,還要具有專業適應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以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力。大學生參加及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提高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所謂的社會實踐,就是大學生不僅要對校內學習持有端正的態度,還要參與到課余活動中,特別是對于自己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要積極參與。以此為接觸社會的途徑,參與到職業交流中。
大學生要具備就業能力,就是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在活動中認識自己,對自己準確定位,以使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都與職業領域相符合[2]。大學生要具備這樣的素質,并有能力在職業競爭中獲勝,就要將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融合,以這種方式接觸社會,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以更好地就業。
(一)將專業性質強的社團組織建立起來
在大學中有很多社團,但是與就業建立相關性的社團并不多見。特別是這些社團并部分專業,而且不同年級的同學在一起,就使得社團組織活動很難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音樂學專業建立獨立的社團,組織學生參加與音樂學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將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激發起來,有助于提高就業能力。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可以對自己的職業能力進行鍛煉。本專業的學生在一起,而且社團的學生志趣相投,不僅可以充分交流,而且相互之間的互動能力有所增強。學生在團體中可以提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社交能力明顯增強。
(二)將社會實踐基地建立起來
學校要為學生建立實踐基地。學生在社會實踐基地中學習專業知識,就可以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讓自己逐漸地適應職場,以不斷地完善自己。學校與相關的單位之間要建立持久的合作關系,送大學生到企業中實習,給企業和學生之間以雙向選擇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將社會實踐基地作為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的場地,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對學生更好地發展非常重要。
(三)開展慰問活動
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具有藝術特長,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慰問活動,諸如到某單位慰問演出,到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等等。活動與專業密切聯系,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得到有效利用。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對在校學習知識的不足予以補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對于大學生而言,所學習的知識得到了鞏固,而且通過慰問演出有效利用,還可以提高職業能力[3]。在活動中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梳理并有效應用,可以幫助學生職業觀念的轉變,以更好地面對職業競爭。
大學音樂學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以慰問演出居多。比如,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日有組織地到小學慰問演出。在演出之前,大學生可以與小學生充分互動,對小學生的音樂理解予以了解。進入到演出環節,音樂學專業的大學生就為小學校的師生表演。包括俄羅斯的民族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芭蕾舞《天鵝湖》等等,都會受到小學生的歡迎。但是,這種演出并不是讓小學生單純地欣賞,而是作為音樂課一種授課方式。當小學生觀看完演出之后,就要走進音樂的課堂,大學生的演出是一種引導或者作為音樂教學案例。大學生可以參與到小學生音樂教學中,利用表演的節目對音樂知識和舞蹈知識進行講解,就可以將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意識激發起來。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在校的大學生,也即將面臨就業,就需要對就業能力問題深入思考。大學生就業難不僅僅是由于職業空間狹小而缺乏就業機會,而更多的是由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現代的大學生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才能夠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準確定位,職業規劃才能夠符合社會現實。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的關鍵。
[1]劉志麗,龍媛,王敦球.結合專業特色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1):23~24.
[2]楊建敏.基于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J].求知導刊,2014(12):87~88.
[3]王莉.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責任分擔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01):64~65.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