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穎
影響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羅潔穎
高校的青年教師團隊你在高校整體教學團隊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的教學理念更為先進,不僅肩負教書育人的基本職業責任,同時還承擔著高校自身的教學資源開發、科學項目研究等特別職責。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態度、工作熱情、職業生涯,并關乎著高校教學整體質量與高校進一步的發展建設。但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大多數并未在職業中感受到幸福,因此,本文對影響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其提出了相關解決策略。
青年教師 職業幸福感 影響原因 解決策略
教師自古以來,在人們心中就是受人愛戴、受人尊敬的職業,教師們通過自己辛勤的汗水與付出,為社會、國家培養了大量棟梁之才,對我國的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社會大眾對教師這一職業抱有較大的期待,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卻忽視了教師的個人心理需求與感受,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導致很多教師因為這樣過高的期待,產生較大的工作壓力,進而影響到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所謂職業幸福感,主要指的就是在從事某中職業或在職業當中所產生的幸福,而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教師能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滿足與成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身內在潛能,從而體會到職業所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一)社會期待過高
社會對教師的職業期待往往過高,這給教師們帶來過大的精神壓力,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轉型階段,對教師的工作也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市場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家長對教師的期望也隨之增高。但教師面對性格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以及日漸加重的工作量,讓教師的社會與職業壓力都均高于其他行業。高校教師的工作不僅受到學校的管理與監督,同時還受到社會整體的注視,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高校教師的職業功能被眾人所“神化”,認為教師是萬能的,知識淵博、才能過人,他們能完成任何艱巨的任務,是學生優秀的榜樣,因此,他們為人處世、日常言行都必須應該低調,更不允許出現任何失誤,否則就會對學生成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可這樣的近乎于完美的要求,讓剛步入工作崗位、毫無經驗的青年教師無法適應這樣的工作環境,并且讓思想先進的青年教師無法接受社會這種不切實際、偏激的期望,久而久之,會使高校青年教師對工作產生疲勞,同時也背負著巨大的社會壓力。
(二)工作壓力較大
高校青年教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想法更為新潮,更加能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他們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團隊,更是高校科研項目的重要力量,對培育綜合型應用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高校青年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同時還要努力鉆研并積極加入到學校相關科研項目當中,在他們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偉大而值得尊敬的,教師在學生眼里幾乎是“正確”的代言人,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青年教師也是學生的榜樣與良好品格的培育者。但高校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剛步入崗位不久,對工作環境、工作任務都剛剛熟悉,相關的教學經驗以及自身知識量還有許多不足,掌握的并不全面,需要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而繼續累積、豐富自己。此外,青年教由于經驗不足,通常并沒有取得過科研領域的成績,因此,他們往往要為此花費大量的時間卻學習相關的內容,并且不斷在教學實踐當中豐富、拓展自身知識,獲得學生的信賴與認可,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社會的要求。可是,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與生活,這樣雙重的、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很多青年教師感到力不從心,極度乏累。
(三)高校管理不足
高校在教師管理上,對于教師的工作考核,以及教學評價機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在制定評價指標或是標準時,沒有結合自身的學校與教師的實際情況,一味的生搬硬套市場當前企業的準則,尤其是在教師的招聘制度上,直接將市場中的競爭體系套用到學校的聘任上。高校教師是學校各環節工作的主要踐行者,沒有他們的配合與支持,高校幾乎無法正常運行,但很多高校沒有讓教師直接參與到具體決策及管理當中,沒有機會為學校更好的發展出謀劃策。高校整體工作氛圍比較壓抑、沉悶,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使青年教師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內在潛能,難以實現職業理想目標,這對他們的職業幸福感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很多高校對于青年教師,只過于使用他們的創新的思維、先進的教學方法,但卻忽視了對他們的培養,讓很多教師無法提高自我能力,得到嚴格的規范管理。
(一)轉變社會看法、提高生活水平
教師職業與其他行業具有較大的差別,身上肩負的責任與工作壓力也比常人更多。社會大眾不能只是一味的關注教師對工作的付出與責任,強加給他們過多的壓力,過于神化教師這一職業,教師除了自身的職業外,還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自己的需求,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生活,也需要照顧家人,與所有人一樣需要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們并不是完美的,不是圣人。社會不能將教師變得完美無瑕、無所不能,對他們提出不切實際的高要求、高標準,也應重視教師內心真實的想法,相關政府部門,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職能,轉變社會大眾對教師過高的期待,通過一定的宣傳手段或是出臺有關政策,有效減少教師的社會壓力,從而讓教師感受到來自社會更多的溫暖與體諒。
社會應全面正確的認知教師這一職業,在對他們進行關注的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師的工作薪資。雖然我國教師的薪酬經過了多次調整,但是卻與教師內心理想工資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教學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因此,對于這樣的情況,國家與當地政府都應加強對高校教育的投資,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力度,讓教師得到充分的物質保障,使他們所付出與工資形成正比,從而讓教師更能全新投入到工作中,減少他們對自身職業的失望,對工作更加熱情,信心十足,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當中。
(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體現人性化
高校應將各種規章制服進行完善,并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全面掌握教師內心的真實想法與實際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將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及考核制度,對青年教師的工作評價應重視他們在教學當中的過程以及教師個人進步幅度,將多種考核評價方式綜合到一起,進行全方位、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評價,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此外,也要注重對教師進行培養,提高他們個人的綜合素養及實力,豐富他們的教學生活,減少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
高校在進行管理或是做決策時,應讓青年教師參與到管理當中,與學校高層共同商榷相關的管理方案、決定重要的事件,將他們的創新想法融入到高校管理中,使高校管理更具生機與活力,從而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使青年教師感受充分被尊重、被重視,體會到工作的價值與被需要,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職業幸福感。
(三)不斷提升自我、健全人格
高校與社會都是對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外在影響,但想要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還需要教師們自身不斷努力,首先,青年教師要對自身的職業具有高度認同感,青年教師要全面了解自身職業的基本屬性、基本任務、根本目標,并要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認識到自身的特長、明確自身的潛能,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身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與科研能力。其次,要學會忠誠的看待自身職業,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生、關愛學生,單純站在無私的角度,真正做到甘于奉獻、不求回報,體現出教師這一職業的偉大與神圣,只有擁有這樣的工作認識與態度,才能真正在工作中感受到快樂、滿足,享受工作帶來的幸福。此外,高校青年教師應提高自我心理素質,敢于挑戰、直面各項工作壓力,并能進行自我調整,熱情飽滿的面對工作困難,這對于自我職業的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及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幸福是人的主觀情感,人與人之間對于幸福的定義與要求均不相同,而職業幸福感與自身的工作在息息相關,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應摒棄不良世俗與功利心,應全身心的投入到自我工作中,甘于奉獻、敢于挑戰、不斷鉆研、勇于創新,感受工作帶來的快樂與滿足,體會到更多的職業幸福感,從而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
[1]劉榮昆,李廣,朱紅.提升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對策探析——基于保山學院的調查分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03):24~25.
[2]袁祥花.人文觀照視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及其實現路徑[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04):28~29.
(作者單位:曲靖師范學院)
羅潔穎(1981-),女,云南蒙自人,碩士,曲靖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與改革。